拜谒林育英故居

2024/01/15  浏览量:   作者:邵火焰  

图为林育英烈士遗像

林育英(化名张浩)故居我去过多次。我为家乡团风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林育英这样的英杰而自豪。

驱车来到了林家大塆。在一段平缓的水泥路尽头,有一排不起眼的土制平房,耸立在眼前,这就是林育英的故居。

每次看到这几间土房,我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林育英的形象:上竖微曲的头发、宽广的脑门、高耸的眉骨、炯炯有神的眼睛、轮廓分明的脸,微微上翘的下嘴唇……这是我从林育英的照片上获得的印象,它嵌入了我记忆的深处。

站在林育英故居的门前,眼望着门前伸向国道的小路,我仿佛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一个灰布包沿着这条小路渐行渐远的身影。他就是林育英。其实,林育英的革命活动在林家大塆时就开始了。1919年,林育英参加族弟林育南在家乡创办的通俗讲演社学习,从而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就在家乡开展起了爱国活动。林育英进步很快,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为林育英烈士故居的大门

跨进故居的大门,我直奔“林育英展室”,静下心来仔细地端详墙上那一张张浸透了历史风云的老照片,它们震撼了我。在一张林育英振臂呼喊口号的照片面前,我的脑海里叠印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委派林育英到上海杨树浦任部委书记。

林育英到任不久,就领导了一场反军阀的殊死斗争。12月6日,他率领数百名沪东工人,去参加上海市支援北京的反张(张作霖)、倒段(段祺瑞)大会。等他们到达时,反动军警已荷枪实弹,骑着高头大马,包围了会场。军警用棍棒、枪托、刺刀驱赶群众,不让进入会场。林育英率领沪东工人英勇冲击,军警气急败坏,下令开枪。

林育英沉着镇定地指挥工人抢夺军警枪枝,自己则冲入包围圈与敌搏斗。他的头顶被刺刀挑开一寸多宽的口子,血流如注。他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鼓动群众:“冲!冲!冲!”终于冲破军警的阻拦,把队伍带入了会场。大会开始。负伤的林育英昂然走上讲台,控诉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言未尽,就晕倒在台上。工人群众义愤填膺,抬着满面是血的林育英向军警冲去,把他们吓得目瞪口呆。愤怒的群众冲出军警包围圈,进行声势浩大的游行,一路高呼“打倒段祺瑞政府”的口号,情景极为悲壮。林育英因此闻名于上海工人群众之中。

参观完展室后,我回到客厅,在林育英的铜像前肃立,对着铜像静默了三分钟,借以表达我对烈士的无比敬仰和怀念之情。铜像的两侧有一副藏头诗对联:张之党风坚如磐石,浩然正气形赋日星。这是林育英一生的真实写照。

随后,我参观了林育英的“家”,在他曾坐过的椅子上坐坐,在他曾睡过的床上躺躺,背一下他曾背过的老土布书包,摸一下他曾用过一根扁担,翻一翻他曾读过的一本《三字经》……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育英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一件件无不在向来访者无声地诉说着那逝去的红色岁月的故事。

图为林育英的侄女林瑞兰(89岁 右1)正在为游客讲解

当然,我最喜欢听的还是林育英的亲侄女88岁的林瑞兰老人讲述的毛主席给林育英抬棺的故事。

图为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抬棺送葬(资料图)

1942年3月9日,中央决定公祭林育英。公祭之前,毛泽东对朱德、任弼时等人说:“林育英是一位很好的同志。他的去世,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同志们的心情也是如此。为表示我们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我提议,他的灵柩由我们几个主要领导人亲自抬。”朱德、任弼时都表示同意。上午9时,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祭,李克农念祭文。在公祭仪式上,中央领导号召大家学习林育英对党忠诚、英勇不屈、吃苦耐劳、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的好品德、好精神。仪式结束,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毛主席还亲题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参观完林育英故居出来,外面阳光耀眼。呼吸着带着山野树木清香的空气,我心旷神怡,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一切靠的是谁呢?不就是千千万万像林育英一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吗?

历史不能忘记他们,后世之人应当永远缅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