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2023/06/22  浏览量:   作者:张 琴  

又是一年端午。一样的日出日落,一样的阴阳转换,时序轮回,但却因为被定义为节日,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不一样的意境,从而生出不一样的情愫。

一大早,同学群里就热闹起来,互道安康,有计划端午节活动的,还有晒书法作品的。一位同学忽然告知:今天回汪岗看望家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由联想起小时候家乡的端午节。

映象最为深刻的是每家每户在端午节这天都得做一些点心,我家每年做的是拖面和油粑。拖面就是用韭菜拖着提前发好的面糊,放进油锅里炸,炸得浮出油面即可;油粑是糯米粉里面包芝麻糖馅,也是在油锅里面炸,炸至表面金黄。我们姊妹几个围在厨房一边帮着妈妈打打下手,一边闻着香气说笑。我不爱吃甜食,尤爱咸口的拖面,我把洗净的韭菜一棵棵放进面糊盆里,看着妈妈娴熟地用筷子提着韭菜在面糊里摆动几下再放进油锅,裹着面糊的韭菜马上就在油锅里开放起来,犹如盛开的花朵,形态各异,香气扑鼻。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刚出锅的拖面,被妈妈爱怜地打手道:“等会,别烫着了!”待拖面凉一会,咬上一口,外壳酥脆,里面却像蜂窝状的松软可口。这时候妈妈还不会让我们尽情地吃,她拿几个大碗装满拖面和油粑,让我们姊妹们分别往街上的邻居家送,邻居们也是将自家做的点心往我家送,这样每家虽说只做一两样,但却能吃到十几个品种,如:雪花粑、扯坨、油饺、散子、发糕、绿豆粑、米粑,还有各种样式的花馍……,那种邻里之间和睦温馨、其乐融融的场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后来,我们姊妹们都在外工作成家,父母也搬离了小镇,而今父母永远离开了我们,这种情怀更是不再呈现。多年以后,随同学集会回小镇寻找儿时记忆,却是面目全非。我站在老家大致位置,茫然地看着紧密的商铺,密密麻麻的各色商品让我迷失。“是丁个姐吧?”一声呼唤惊醒迷茫中的我,抬眼一看,依稀记得是当年对门的胡家小弟,“你是瘦儿?”,他连忙拉着我的手答道“是的,是的,哎呀呀,这么多年不见了。”我忙问他我的家呢?我家老屋在哪里?他憨厚地笑着说:“你就站在自家门口了,还问老屋在哪里!”是的,一晃二十多年了,随着父母、舅、姨和叔们都搬离小镇,老屋也辗转几人,可不物是人非?一种伤感油然而生!

乡愁是一种记忆,乡愁是一种情怀。记得以前读过闻一多的一首诗:“相思是不做声的蚊子,偷偷地咬了一口,陡然痛了一下,以后便是一阵奇痒。”乡愁也是这不做声的蚊子,在节日或是特殊之日,在某个熟悉的场景或是某种记忆中的味道,偷偷地咬你一口,让你悠长持久地“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