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垴上观奇松

2022/12/12  浏览量:   作者:罗田县老促会 倪金元  

树不在高,载入史志则名。

《罗田县志》(1998年版)载,三省垴山顶有棵盘根大古松,被形容为“根生三省,叶盖九州”。这些年来,我心里一直被撩得痒痒的,不时想着登上三省垴之巅,目睹这棵古松的神奇风采。

直到今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我约两位平素喜好登山的老友,乘车来到九资河镇三省垴林场,请一位姓朱的向导,带着水和面包,乘车来到窝川坳口,下车后,沿着一条长长的山岗,向三省垴极顶进发。这条由三省垴向西延伸的山岗愈登愈陡,树木藤蔓交緾,纠结不放,高低错落,密细结如一团乱麻。植物们拼着劲儿相互绞杀,或悄无声息地偷偷寄生。为争得扎根之地,它们是寸土必夺,丝毫不让;为吸收阳光雨露,它们又鼓足劲拼命向上攀升。看这势头,它们一点也不甘于平庸,更不愿躺平。这,恐怕就是原始森林的行为准则吧。幸亏年轻的向导身强体壮,不停地挥砍刀为我们砍出能勉强穿过去的通道。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腿一阵痛,一阵酸,又登上了一条更高的山岗,岗脊基本是麻石岩层,乱石嶙峋,石缝间才见极少的土粒。窄处不足1米,宽处也不到2米的样子。向导边走边说,这就是江淮分水岭,海拔在1000米以上。岭南面的雨水流入长江,北面的雨水注入淮河,这也是湖北、安徽两省的分界线。我们便停下来,向两面起伏的群山放眼望去,林海苍茫,翠浪吞野,好一派大别山秀丽风光!我们已是“一脚踏两省,两眼望江淮”啊,一位老友不禁大叫起来。

休息片刻,继续登山,一棵棵形状奇特、老态龙钟的松树映入我们的眼帘。本来,松树算不上树木中的贵族,属于平头百姓的层级,大别山中遍地生长,大都干直枝肥,松针鲜碧,生机勃发。可眼前这些松树,枝干瘦硬,针叶墨绿,且下端粗如小水桶,隆起的如鳞状的树皮,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呈暗褐色。中上端横斜的枝桠全都向南,如伸出的手臂;而朝北的一侧的枝桠稀少,松针稀疏,大都只剩下赤裸的枯骸,断枝残桠,观之让人黯然神伤。顶端树冠平整,有的梢头被狂风吹折,光秃秃的,那此被摧折的杈口,锋利而峥嵘。突兀地指向苍天,似在倾诉和呼号。向导小朱又告诉我们,凭他的经验和直觉,这些松树中起码有一半的树龄在200年以上,有的树龄可能有600年以上。听了,我们对这些古松顷刻心生敬意,感慨不已。这些古松的种子不论是大树落下的,还是被风吹来的,抑或是鸟儿衔来的,但这些普通的种子落在这贫瘠险峻的山岗后,从发芽那一刻起,就注定得不到沃土的涵养,也没有山泉、溪流的滋润,只能别无选择地勇敢面对极其险恶的生存环境,迎战不尽的厄运与艰辛。一岭高耸,无遮无拦,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电闪雷鸣,暴雨狂泻,它们挺身相迎。严寒酷暑,轮番肆虐,它们长期抗争,决不屈服。一年又一年,它们以强大不息的生命力,咬定岗脊不放松,用坚韧和顽强,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我们休息片刻,咕咕喝足了水又啃了块面包,在古松精神的激励下,一鼓作气终于登上了心仪已久的三省垴极顶,阵阵山风吹来,顿觉浑身凉爽。山顶呈三角形,面积约40平方米,据县志载,三省垴海拔1540米,历史上是鄂、豫、皖三省的分界山,南面是湖北省的罗田县、西面是河南省的商城县、东北面是安徽省的霍山县。1932年,民国政府从河南、安徽两省五县划出一部分地方,成立了立煌县(今金寨县),隶属安徽省。自此,三省垴就是鄂、皖两省的界山,三省垴只是沿袭历史的叫法。特别意外的是山顶并没有那棵盘根大古松,正中间只有一个大的栗树萖,萖的周边已翻长出6棵小树,有的已有大碗口粗。我立即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多年的文友,他曾是罗田县志的一位主要编撰者,问他是误传误写,还是根本就没有这棵古松?他答道,自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刊印了罗田县的第一部县志,至今已修撰出版了7部县志,时间跨度近500年,这期间有多大变化?树和人一样,也有生有灭嘛。要么这棵古松早已倒下了,要么以前的县志编撰者只听了当地群众的传言,未去实地考察?要么误将栗树当松树?各种可能性都有。老兄,别钻牛角尖了,看看别的风景也好呀。我听后回道,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总有点遗憾。文友笑道,咱们这把年纪了,风风雨雨几十年,遇到的遗憾事还少吗?别扫兴,玩得开心些,也给你留点遐想不是挺好吗?恰在这时,一位老友惊叫,快来这边看,这里的奇松好多喂。我一转身,看到这位老友在东南面的悬崖峭壁旁,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

我赶紧走过去,眼睛顿时一亮,看到悬崖边有棵苍劲的古松,巨大的扭曲身躯在石壁上盘桓了5余米,树冠巍然地高昂着,而将虬龙般的根须,深深扎进岩缝,毅然将石壁撑裂,有条主根裸露石壁上奔突屈结,似人工雕刻一般。这棵古松真乃天赋其形,鬼斧神工,就像一条巨龙,仿佛随时要挟雷携电,冲云破雾,腾空而起!我们兴致勃勃沿着极顶四周的悬崖峭壁巡看,各种形态的岩松让我们讶异惊心,有的像条巨蟒静卧,有的似金猴探月,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恰似秀女梳妆……,那钢筋铁骨般的岩松枝干或直立,或斜跨,或横出,或旁生,或垂直,每一棵均有不一样的格局,不一样的姿色,不一样的形状,尉为大观,妙不可言。松与岩相依相偎相抱,松为岩石遮阳挡雨,岩石作松的坚强靠山,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我们一边尽情观赏,一边不停拍照。当我们来到北面的悬崖边,见有两棵并肩而立的“夫妻树”,虽在北风雨雪中双双殉情,变成枯枝残体,却依然并排挺立,遥对蓝天白云坚守海枯石烂的盟誓。注视这些岩松,一种亲切、敬仰交织而成的情感油然而生。细细一想,千百年来,这些岩松遭受大自然的磨难太多、太难以承受了。然而,他们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一任脚下长江、淮河水盈水枯,一任江淮大地花开花谢,草荣草衰,默默注视着人世的沧桑和生命的轮回,以自己刚强、坚韧、自信的品格和姿态,伴随大自然的韵律,浩然生存在天地之间。纵然春色来养颜,月亮上银光,夕阳镀金辉,都有一种日月每从身上过,风刀霜剑无所惧的淡定与从容。

下午3点了,向导提醒我们准备下山。此时,阵阵山风拂来,岩松枝头摇曳,其声如箫,忽高忽低,不绝于耳。几只小松鼠在两棵岩松枝上嬉戏,有的翘着尾巴上下奔走,有的在树枝上跳跃,有的在松枝上洗脸,动作敏捷,格外可爱,别有一番情趣。归途中,大伙议论纷纷,都说虽未看到县志上记载的盘根古松,但都观赏到了千姿百态的岩松,大饱了眼福,还让人感慨万千,思绪绵绵,真是不虚此行。我忽然想起庄子同弟子游山观树一事,弟子见几棵挺拔壮硕的大树,问庄子:这是有用之材吧?庄子笑着答道,其树笔直好用,便有人去砍伐。扭曲之树,无人砍伐,永立山间,后为有用。还是这位哲人深谙大自然的深邃博大,为后人留下至理名言。读懂是需要哲思、情怀和格调的,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三省垴岩松不就是后为有用吗?它们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让人们浮想联翩,感悟到什么是饱经风霜?什么是历练和毅力?什么是不失希望,不坠志气?只有永远充满希望地坚韧奋斗,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山有魂,水有灵。岩松就是三省垴的文化标识,精神标杆和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