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树岭村振兴路

2022/11/27  浏览量:   作者:蕲春县老促会 孙锦  

立冬时节,黄冈市老促会组织在蕲春县向桥乡棠树岭村召开“抓山村旅游促乡村振兴座谈会”。我们躯车沿236省道向东慢行,一座高山峻岭横亘在眼前,车左转右拐二十一道弯,沿新修的柏油旅游公路盘旋而上,坡道走完也就到了棠树岭。

当我好奇久视村部旁横卧的地标石上写着“棠树嶺竹海小镇”七个红色大字时,忽然一个书气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棠树岺原叫棠栗树,是鄂、皖两省的蕲春、黄梅、宿松三县交界处,这里原本有棵不知年岁的粗大棠栗树。只可惜,在1958年大练钢铁时放倒烧炭了。”

这个过去一直叫棠栗树的地名,自1958年后便改为青石区向桥公社六大队,1975年又改为白水公社棠树岭大队,后来不管是青石区还是向桥乡,这里一直被称为棠树岭村,去年又与相邻的狮子堰村合二为一并成大村,村名仍然叫棠树岭。真的是个好地名、好地方。

棠树岭村属蕲北大别山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700余米,最高处鼓角寨以1144米的拔高位居全县第二峰。鼓角寨,亦称鼓角山、古角寨。明代嘉靖《蕲州志》载:“鼓角山去州东北百五十里,壁立峻绝,旧传汉高祖屯兵于此,鸣鼓角,因名。”也传,明崇贞末年乡人为避兵乱,在此建石寨而得名。

鼓角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能攻易守,历来是兵家必争重地。李自成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洪秀全统领的反清太平军,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修城垒堡、操戈迎敌。古石城门今尚存,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鼓角寨还是一座灵山,曾有同春寺、延寿庵、古龙池寺等多处寺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观山雾,知晴雨,很灵验,有“鼓角戴云帽,大雨当天到”、“鼓角系腰带,近天好翻晒”、“鼓角红霞飞,准备架水车”等当地民谚。

美丽的棠树岭依山傍水,景色迷人,楠竹环绕,青山相依,峰峦迭翠,剑壁雄姿,溪水常流,彩云相伴,不愧为是个竹海摇曳、飞泉欢唱、鸟语花香的秀美山村。全村647户,2464人,总面积21014亩,山林面积13910亩,其中楠竹面积超过6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以上,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除古角寨,还有罗汉尖、狮子堰水库等难得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先天独厚。春季百花争艳,盛夏避暑清凉,深秋野果红遍,隆冬白雪冰山,四季竹叶青青、竹海绵绵。这里主峰突起,峻岭相连;深谷沟壑,瀑布潺潺;天梯栈台,曲折游道;奇花异木,锦秀阁亭。让人赞不绝口,游客留恋忘返。竹涛松呼,鸟语虫鸣,溪咚瀑轰,奏响大自然的交响曲;亭阁广布,景观奇特,隐秀亭,醉春亭,慕远亭,跨蛟亭,问情阁,殉情岩,古龙宫,望仙台,百竹长廊,沿河栈道,龙潭瀑布,见龙瀑布,嶙峋石谷,石蒜金花,深林野果,竹海滕浪,龙庭画廊,龙蛋化石,悬崖石耳,十面埋伏等景观,绘成风景区的万福图。景点景观相互衬托,互为关联,如歌、如画、如醉。

竹,既是棠树岭的景,也是棠树岭的魂, 全村六千余亩楠竹,加上相邻宿松县“旅游名村”邱山村两万亩和黃梅县“全国文明村”望江村近万亩的楠竹,这个“鸡鸣两省三县”之地的三万多亩竹资源连成一片,是名副其实竹的世界、竹的海洋。古今皆称文房“四君子”之一的竹,正直、虚心、有节、常青,能韧能柔、坚贞操行、咬住青山、契而不舍,“未出土时先有节,挺拔入云尚虚心”。这里还是竹族的天然博物馆,除了当家的楠竹,还有箬竹、刚竹、斑竹、水竹、紫竹、笋竹、佛肚竹、丛生竹、红壳竹、棕叶竹、青皮竹……种类繁多,色彩纷呈。

竹影清风,住宅小墅,游坡道旁几幢小木屋竹屋,时不时映于眼前,约隐约现。建于坡顶,居高邻下;迎风鼎立,雨雾隐藏;四方观景,八面通风;天阳地气,森林氧巴;林间小居,休憇养生;富氧清新空气,环视满眼秀色。

棠村岭绝景很多。竹林一块块、一片片,竹道天梯把它们连接一起,与落叶林、长青林形成整体布局,葱绿苍翠,层次分明。峡谷幽深,谷底峡窄,落差较大,形成多节瀑布,飞瀑倒泻而下,溅起浪花朵朵,飘洒团团雾气,传来阵阵轰鸣。石蒜花,曼殊沙华,金黄色美,先花后叶,有叶花去,难得一见。石板条木,生于石缝,不占泥土,躯干光溜,叶细碧绿,满身骨气。竹海、溪流、瀑布、奇山、异石、峡谷、险境、贵木、繁花,编织成了棠树岭风景的独奇之处和诱人魅力。

沿蜿蜒逶迤的盘山公路前行,洞沟垸传统古村落映入眼帘,这是全国第三批、蕲春县唯一的传统古村落,只一条土路进垸,村口的古老樟树,山坡上青瓦土墙,村前的涓涓小溪,揭开封藏岁月,回望历史长河,古老的布局,古朴的色调,让时光在眼前倒转,勾起对古人生活的遐想。洞沟古民居主要是连三平屋式样,规模不大,款式小巧,规格基本一致,结构基本相同,建筑材料采用石头、青砖、土墙等,清一色青瓦屋顶。每一块砖、瓦、石、墙、木,每一条沟、道、桥、洞、景,都能透视出古色、古香、古韵、古味。洞沟垸的魅力,在其独到的景观,在其保存的完整,在其历史的记忆,在其后人的研考。

小小的棠树岭,蕴藏着大文化。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叫王廷弼的“士人”,饱读诗书,不慕仕途,设私馆于鼓角寨的古龙池,与狐仙结缘,用诗词倾情,仙和人共写出了《自媒诗》《花月词》数十首美妙的诗词,流存至今,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鼓角寨和棠栗树时,也乘兴作诗填词。现在的竹亭诗廊留下了许多关于“竹”的诗作,如《梅春竹亭》、《醉在竹海》、《竹海恋》、《竹海情歌》……。新成立的蕲春县竹海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也崇尚竹文化,竹海山莊、竹海人家、竹海农家、竹海如家等接待旅馆和农家乐,不仅以竹命名,还在饭厅、房间挂起了竹画竹诗,体现出浓厚的竹文化氛围,也体现出“竹海小镇”的独有特色。棠树岭竹海还引来上海、武汉等地的名人前来建房定居、作诗绘画,欣赏自然美景,体验农耕文化,享受幸福生活。

棠树岭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寨里山附近曾是鄂东早期成立的蕲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这里是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区,解放战争时期又是支前大后方。先后设有被服厂、枪械厂、山地作战指挥室、后方医院等机构,许多红色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张体学、赵辛初、易鹏、鲁峰、殷实、乔平、张海景、席书文、王立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政干部,都曾经在这里战斗过。有800多名革命烈士在这里血洒疆场、骨埋青山。蕲东革命烈士陵园和蕲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座落在棠树岭村狮子堰水库旁的山岗上,青松翠竹,烈士墓园,石阶护台,矗立碑塔,作为永久性的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先烈遗志、教育子孙后代的红色文化设施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棠树岭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古色添彩”的思路发展乡村旅游业,全力打造4A级景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好的成效。省级旅游公路穿村而过,村内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兴建了1200米竹海云梯和800多米的游步道,建了10多个亭阁、廊桥,形成了2000米的环形美景观赏带。建起了竹博物馆,内设工艺品展示、竹制品手工体验区、竹器具加工厂、精修了竹海诗词文化长廊,建有一定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会务厅、康体养生休闲小屋、两处停车场、30多家农家乐食宿店和售卖店,修缮了蕲东革命烈士陵园,加固了狮子堰水库,总投入过1亿元,村直接投入20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了旅游资源结构,年接待远近游客30多万人。棠树岭村先后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国家级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华中科技大学规划设计学院为棠树岭村旅游开发高标准设计的规划方案巳经蓝图绘就,棠树岭水库的设计和规划论证也接近尾声,即将动工兴建。统筹自然、人文、历史、景观、特色等发展要素,按“两带、四区、七景”布局, 逐步将棠树岭建成休闲度假、避暑康养、生态农业、红色旅游、古村落遗址观赏的综合性乡村旅游胜地。

这次座谈会上提出的打好“三牌”:即打好红色牌、打好绿色牌、打好古色牌。立足“四做”:即做景观、做文化、做人气、做特色。建好“四大工程”:即建好竹海工程,建好亮化工程,建好基础工程,建好水库工程。抓好“五高”:即规划要高起点,建设要高品位,管理要高水平,服务要高质量,宣传要高强度。实现“五大”功能:即实现历史承载功能、实现宣传教育功能、实现生态美化功能、实现产业带动功能、实现惠及民生功能。必将推动棠树岭竹海小镇、旅游名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

竹海与棠树,这对孪生姐妹,同生同伴,共存共荣,多姿多彩,相依相衬,携手前行,共同撑起这片美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