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再唱大江东去

——孔家坊乡产业融合示范区焦点透视

2022/09/09  浏览量:     

河东有座山,叫皋令山。中国司法鼻祖皋陶,归宿在此,守望春秋四千载;河西有座墓,叫沈公墓。初唐大学士沈佺期,魂归故里,文润山乡千年梦。

兎儿崖上有朵冲天的火焰,它是英山三.二暴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92年前大别山区农奴举戢,奋起推翻黑暗统治的象征;父子岭下有口红军烈士纪念塘,它注满了76位先烈求解放闹翻身的青春热血。

中共十大党代会上,英山县委书记洪平安,作为整治穷山恶水的革命功臣,光荣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时隔半个世纪,在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上,这儿有个小小的福利院长邹倩,代表共和国敬老孝老的爱星,将第二个走进人民大会堂。

中国有两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北省前任和现任文联主席熊召政、刘醒龙,同出英山县,同产这个乡……

带着许多的惊奇和欣喜,我们乡村振兴文艺采风团,走进了这片人文历史深远、红色基因厚重的土地。这里是孔家坊乡,地处英山县西河中游,境内峰峦叠嶂、山青水秀,西河十八湾在这里甩出一个优美的曲线,一路奔流直到长江口。域内版图面积91.2 平方公里,辖21 行政个村 ,全乡总人口2.5 万人。勤劳、勇敢、智慧的孔家坊人,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乘风而上,把昨天的丰碑交给历史,正在大书特写新的传奇。

神峰灵气 效应绿色山乡

“自己赚农民的钱不算本事,让农民赚钱才是真本事”

这是2018年春天,神峰山庄庄主、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闻彬军,这位“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囯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时的庄严承诺。四年过去,这个跟人一样朴实、厚道的声音,言犹在耳,更为厚重地回荡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人们犹记,CCTV2频道财经人物周刊栏目,曾以45分钟的时长,叙说闻彬军的创业事迹。美丽的女主持人,开头就这样煽情道:他在大城市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时,却回家乡去务农,家里人不理解不支持,乡亲们质疑说:这人疯了!这人不是骗子,就是搞传销的!员工们都说他是“牛”在天上飞!遭遇重重困难,他却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经营之路,靠着养猪种菜,他让成千上万的村民脱贫致富;近年来,一部以神峰山庄和闻彬军为原型,创编拍摄的《西河十八湾》影视剧,讲述他从城市回乡创业初期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以及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创业并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影片反映了当前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先进市场理念与农村保守思维的激烈碰撞,反映了市场主体在产业帮扶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强烈的时代气息,通过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提炼出扶贫重在扶志的主题,成为当代农民备受教益和鼓舞的好电影。

十年一觉创业梦,博得盛名始不衰。

1995年,闻彬军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系毕业后,先后创办了北京江中药物研究所等多个公司,注册160多个商标,曾创造了年销售收入过4亿元的业绩。2012年,他却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踏上回乡创业的路途,开启了“庄主之路”。

然而,庄主不是好当的。做现代农业首先得实行土地流转,闻彬军7天谈不下一块地,他一家家上门,苦口婆心之下流转了第一批273亩地,建起神峰山庄第一个生态农业基地。

英山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村民没见过什么世面,一个个怯生生的。闻彬军就组织员工练胆量、练能力。神峰山庄现在每晚都有文艺演出,演员都是山庄的员工。员工上台是演员,上车是导游,进了餐厅是服务员,到了直营店就是售货员。

他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组织顾客来观光旅游,看神峰山庄的菜是怎么种的,猪是怎么养的,菜是什么味道。

他突出产业扶贫,通过三产融合、村企联姻、群众加盟等新业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构建以县域为中心、幅射全国20余省市的4亿元扶贫产品产销网络,成为“大别山区产业扶贫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他突出“扶志、扶智”,为大别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培养了1万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公司直接安排就业3450多人,对接帮扶贫困户1204户3618人,年均为贫困对象直接增收2.9亿元,带动县域及周边7万多农民增收脱贫,为大别山3省19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树立了全新样板,在产业、就业扶贫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统筹乡村振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路径。

十年来,神峰山庄已发展到36个种植基地、76个养殖基地、76个农乐园店。一批留守妇女老人、外出务工青年,成了山庄的经理、店长、致富能手。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理念,以企业为主体带富一方百姓为已任,让农民有尊严地脱贫。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旅游+休闲;种养+生态+电商,“神峰模式”和“神峰速度”,如今,不仅在孔家坊乡,而是在英山县乃至整个大别山区,遍地生根开花、春华秋实。

大广茶业 醉倒天下茶客

2022年8月22日,是孔家坊乡茶叶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日子。大广茶业本部的广场上,五辆载满160吨红茶的货车,在县、乡领导仪式感的祝福和目送中,缓缓驶向门前的国道,将搭乘中欧班列,首批向俄罗斯发货。小小一片茶叶,承载着山乡人民致富发家的梦想飘香丝路,标志着“湖北产茶第一县”取得重大突破,给山区悠久的种茶历史、深厚的茶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大广茶业,是孔家坊乡也是英山县2016年6月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公司立足茶文化产业、依托英山名优茶资源,围绕全县茶产业发展思路、借助茶旅融合战略东风、不断深化企业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打造中华生态茶旅文化产业第一园”的目标,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老味英山云雾茶”、为游客提供“千年梦幻茶旅游”。让客人因茶而来,让农民因茶而富。公司投资2亿元,加速打造“一厂”“两馆”“三区”“四园”“八基地”,立足茶叶产业核心,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整治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生态民宿庄园。筚路蓝缕、开拓创新6年来,完成了3处庄园建设,完善了8处旅游看点,建成了4000平米的一流现代化茶叶加工厂,3000平米的产品展销中心和办公楼,对接新屋咀、狮子坳、竹坳亭、难作堰、林冲、皋令山、余冲、八仙畈八个村和父子岭6村片区,流转建成高效样板茶园2800亩、原始生态茶园800亩、有机新茶园2000亩。带动域内2288户,5000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3800元。同时积极搜集挖掘民俗文化,融合周边旅游资源,为茶源文化、茶旅乐园架桥铺路。大广人积极探索业态创新和服务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系统建设,大广电商应运而生,公司已设立大广互联网运营中心,将大广观光工厂、庆山春茶品牌连锁,庆春园生态茶旅文化产业园无缝衔接,加速大广茶业现代化进程。

其茶业集团总经理戴祥海,是个年轻有为的安徽汉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在安徽,他有一大串的光环和头衔,如:高级职业经理人、中级品茶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安徽农产品经济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安徽省茶业学会常务理事,历任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金寨县茶叶协会会长等等,是个事业有成的人士。

此时此刻,他那双深邃的浓眉大眼,深情地望断远去的车队后,才缓过神来,对笔者微笑说:“我们湖北大广茶业集团,是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包装生产、茶旅融合为一体的茶叶集团和业态工业企业,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今后公司要进一步在茶叶加工、茶品研发、市场营销、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积极作为,在茶产业链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精耕细作,不断研发新产品,大胆开拓新市场,提高品质、叫响品牌、加大出口,助力英山好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推动山区乡村振兴作出茶产业的新贡献。”他特意强调:“何谓大广?就是博大至诚,行广致远的意思,是我们大广人的终极追求所在。”

《史记.夏本记》“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授政焉,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所载“英六”,即指英山和六安,1932年以前,英山县历来受安徽六安道辖制。相传,4000多年前的皋陶部落,原游牧于山西,因战乱逃亡大别山,他率军民开发农耕、大兴茶桑,同时研习法典,教化民间,成为华夏司法始祖,归葬于英山皋令山。怀着对上古圣贤的崇拜,更想到实地看看“皋陶古茶”真面目,就在大广茶业总监方楚琪、一个年方30的帅小伙带领下,来到了皋令山。村支书石兴武亲手煮茶以待,看他煮茶的架势,还挺熟道、专业的。他说他煮的就是大广加盟公司的“皋陶古茶”。为了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2016年,他们的皋陶茶厂,就成为大广茶业集团总公司的加盟单位。眼下正在与深圳前海展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造皋陶书院和修葺皋陶古墓,开发打造历史传统文化旅游村。喝茶的功夫,他热情推介了古村的新面貌。一盏盏香喷喷、绿莹莹的茶汤,如酒一样醇厚、绵柔,沁人心脾。享用了石支书谓之的“皋陶古茶”,我们就在山间黑亮的公路上,兴趣盎然地弯来拐去,看茶园,看药园,走农户,还特别叩拜了苍古的皋陶大墓……

红色旅路 提速振兴引擎

车子下了201省道,右拐,就驶上了 一条崭新、黑亮、宽阔的乡村公路。路面,红黄蓝三色抛线,宛若彩练飞舞,让我们大开眼界。同行的乡宣传委童方,一个秀丽、干练的女子,粲然道:“这路就叫 ‘彩虹路’,是今年春夏之交,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改造、翻新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从省道无缝对接,到山顶的神峰林海康养小镇,全长4公里,连带、覆盖了河东的孔家坊、四顾墩、闻家冲、皋令山、林家冲等5个村,堪称经典的乡村旅游红色公路。”

美丽的路,缓缓地行。沿途金风送爽、稻菽飘香。整齐、漂亮的农家楼舍,蜿蜒的小溪,连片的鱼塘、虾塘、荷塘,山上散放的牛羊,山下圈养的鸡鸭,橙红橘绿的果园,一一掠过眼前,好一派丰实的田园风光。谁能想到,曾几何时这一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路坎坷几尺宽,臭水河里横垃圾。”

进入四顾墩村地界了,童方宣传委叫停车子,引领我们来到一处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看看一个即将诞生的现代农业集约化育苗科技园。在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工棚里,项目总管 ,热情、详细地介绍说:科技园总投资4800万元,占地面积50.4亩,主要建设包括智能温室、配套用房及配套辅助设施。其中,智能玻璃连栋温室建设面积19056㎡,分AB两区,布局八个区域。A区包括食用菌制菌养菌种植区、草莓立体栽培区、番茄采摘种植区、叶菜无土栽培区。B区包括蔬菜种苗育苗、花卉育苗种植区、道地药材及茶叶育苗区、英山种质资源育苗区。项目于2021年10月动工,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可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年可培育各类优质种苗5000万株以上,年可增加蔬菜产量2000吨,年可接待青少年农业科普、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农业休闲观光游客20万人次以上,净利润可达580万元。同时可推动英山蔬菜、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近5万亩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可为8000多户农民持续增加经济收入。科技园的美好前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它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支撑。

跃上葱茏九道湾,就到了神峰林海康养小镇。但见彩虹路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欢歌笑语沸腾了山坞。鳞次栉比的楼堂馆中央,是一个用大理石铺造的带有古意和神秘色彩的广场。广场上正有一大群老少佳丽,擎着花伞,在走旗袍秀。一片薄如蝉翼的裙裾,在秋风中飘逸,舒展着女子的灵韵,舞蹈着青春的快乐、健康,煞是柔美动人。童方宣传委笑说:“自从2021年9月康养小镇开业运营以来,这里格外火爆,县内县外、本乡本土的远近客人,奔着一条彩虹路而来,旅居、练身、怡情。”

康养小镇的主人介绍:这片养生宝地,是由神峰山庄投资3个多亿,历时2年建成的,建设面积达1000亩,建造四合院式休闲康养公寓390间、休闲康养公寓340间、高端养生木屋340间,总床位1750个,配套有娱乐室、健身房、餐厅、特色商业街、广场、剧院、停车场、果蔬示范基地等设施,将当地丰富的茶、药、温泉、人文等资源要素与旅游品味、服务理念有机结合,为游客开启“21天养生营”康养新业态,实现候鸟式养老的长短期互补,使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从以前的2.5天提高到7天以上,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他们以“新文化+新农业+新健康”的复合经营为导向,以“千里挺进大别山生态循环农业体验游”为纽带,以县域拓展外域的联动发展为态势,形成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神峰模式,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自开园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带动农民就业1000多人,有效促进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条彩虹路,浓缩了山乡以速度和质量,奋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的全貌。近年来,孔家坊乡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以共建、共管、共享为目标,整合路网资源,突出红色元素,打造经典红路,有力激活红色旅游发展,盘活生态富民红利,夯实产业发展底盘,实现了“点上有故事,路旁有风景,沿线有产业”。河西的新铺、樊冲、郑冲、陈塆、陈河、杨坪、棕树湾、汪铺等八个行政村,地处英山西部边陲,过去交通闭塞、经济滞后,自2013年崛起“神峰山庄”后,以此为轴心,依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力量,锲而不舍加大桥路建设,将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产业优势。如今,串联成网的美丽农路,不仅直达村口,而且直通农户的家门口。父子岭上的红军烈士塘、汪家铺的酒厂、凤凰关水库的自然风光和垂钓,还有《凤凰琴》茅盾文学奖原创地父子岭小学等等地方,常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望神峰山庄接待中心云集而来。“现在,我们高峰期一天要接待远地游客五六百人。”神峰山庄庄主闻彬军说:“这主要得益于桥路通畅了,村户人家的道路越来越好走了,不然做得再好,路不好,人进不来,也是白搭。”

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托起的是产业。沿着孔家坊乡“两纵两横一环”的网格公路,一路巡游,我们体验到“农村四好路”释放的巨大原动能和活力。

我们乡村振兴文艺采风团,在孔家坊乡走村串户、进企业到田头期间,受到该乡党委书记胡凤平的热情接待和高度重视,她如数家珍畅谈了产业融合的奋战宏图和目标。她说,孔家坊成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王海霞任指挥长,有关县领导、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孔家坊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指挥部,为示范片区的建设提供了最高规格、最为坚强的组织保障。乡党委政府的肩上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以“三产融合新高地、生态康养美孔坊”为形象定位,踔厉打造红色旅游带、特色产业带、文旅康养带等多点支撑的发展框架,率先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宏图初展,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潮头急;辉煌再铸,三带鼎足唱雄风。皋陶故里的决策者和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奋发图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川流不息的西大河,浩荡着孔家坊人的幸福歌唱,奔向远方……

英山县乡村振兴文艺采风团孔家坊组:

童 方:孔家坊乡宣传委员

李小林:县一中高级教师 黄冈市作协会员

陈抱中:县摄协原秘书长 湖北省摄协会员

舒同军:县公安局干部 中国公安摄协会员

郑烈煌: 县卫健局退休干部 湖北省作协会员

执 笔:郑烈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