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建设美丽红色村庄

2021/11/26  浏览量:   作者:红安县老促会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市老促会认真贯彻落实省老促会鹤峰会议精神,在我县召开全市红色遗址遗迹调查和保护工作暨红色村庄建设现场推进会,这充分体现了对红安革命老区的关心和厚爱。在此,我代表红安老促会对各位领导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简要汇报一下我县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和红色村庄建设情况。

  一、红安革命历史灿烂辉煌

  红安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黄麻起义”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区,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产生了223位共和国将军,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凝结成“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从1923年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浴血奋战,28年红旗不倒。红安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英雄的红安儿女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红安的光辉历史,谱写了灿烂的红安历史传奇,同时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革命精神传承没有止步为了永远高举大别山的鲜艳红旗,我们筚路蓝缕,不胜不休,对红色遗址遗迹精心保护,科学管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和老区革命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大格局持续推进。

  多年来,红安县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的思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将军牌、走文旅路”,全力推进红安革命老区建设、旅游名城建设、全域景区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址遗迹工作,科学谋划,持续推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指示精神,全面开展我县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县老促会自2005年恢复新建以来,紧持以服务老区人民为宗旨,以促进老区建设为己任,16年初心不改,16年信念不变,坚持不懈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在全县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址遗迹中做了大量工作,助推红色精神的弘扬、红色文化的宣传、红色基因的传承,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县人民的赞扬。

  2、大规模开展普查。

  红安革命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分布面广,最为富集。县委县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关部门认真履责,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革命遗址遗迹的点位及现状,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中,组织五大专班,利用五年时间,涉及全县13个乡镇316个村,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查阅、信息查找,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数据采集、登记造册及公示公布。全县普查到的红色遗址遗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24处,按级别统计国家级3处39个点,省级14处25个点,市县级100处,未定级60处,面积约84497.36㎡,馆藏革命文物14000余件(套),珍贵革命文物95件(套),从而摸清了全县红色遗址遗迹的“家底”。

  3、大投入进行维修。

  在普遍调查建档的基础上,我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全县之力,重点对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烈士陵园以及重要的遗址遗迹、将军故里进行维修,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革命纪念地进行整体维修打造,其它点位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维修打造。投入2.5亿元将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为4A景区,投入近1.2亿元对董必武故居进行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极大的改善了遗址遗迹文物保存状况。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每年积极向上申报国保和省保文物修缮工程、消防安防项目,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项目按照要求实施,从而有力推进了全县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和设施建设。近三年争取国家级保护项目8个,3个项目到位资金1190万元,争取省级保护项目7个,5个项目到位资金1124万元,县级近五年投入约1500万元对120余处市县级和未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实施抢修、维修及管护。七里坪镇许葛楼村红二十五军部、高桥镇程河村“亮剑”将军王近山故里、永佳河镇叶河村李天焕将军故居、二程镇烟炉山村王诚汉故居、二程镇田店村韩先楚故居、七里坪镇观音阁村秦光远故居等已经纳入“革命纪念地+”发展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和重点维修。

  4、大力度全面保护。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文物行政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明确责任,全面加强保护。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实施革命文物抢救性征集工程,抢救性挖掘收集、整理革命历史资料,在保护好现有文物的基础上启动文物征集工作,更充分、更形象、更生动地再现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二是落实“三防四有”。县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完成重要红色文物单位的“三防”(消防、安防和防雷)工程和“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档案资料和管理机构)工作。

  三是强化多方责任。主要是文物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协调配合责任,加大对保护地的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织密织牢“三防”安全网,消除文物安全隐患。

  四是实现保护全覆盖。落实《红安县文物保护管理员管理办法》,聘任100余名兼职文保员,实现县级以上革命文物和建筑保护全覆盖,不断完善文保员绩效考核体系,确保队伍稳定有效发挥作用,筑牢文物保护工作的“底线、红线、生命线”。

  5、大手笔综合利用。

  根据红色资源“特色显著、感染力强、影响力大、意义深远”的特点,全面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展示和综合利用,努力让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的“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育的“教材”,让英雄模范成为党史育人的“教师”,形成“红色资源影响人、红色文化塑造人、红色故事启迪人、红色基地教育人”格局。今年以来,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利用红色资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2000多场次,开展“红色廉政”教育活动1000多场次,全国各地在红安开展教育学习活动达13万人次,在我县红色村庄点参观学习达10万人次。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已成为党组织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的必到之地、开展革命传统革命教育的的必学之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经之地。

  三、持之以恒推进成绩显著。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

  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老区不能永远等同于贫困地区,要持之以恒推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切实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县委、县政府注重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的认识,强化职能部门的责任,形成主要领导总抓,相关领导负责的保护责任制,健全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乡镇主体责任、村直接责任、文保员具体直接的四级责任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套具体方案,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专班推进”,确保红色遗址遗迹“点有人管,事有人做”。

  2、老促会主动作为积极推进。

  一是把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将军故里建设作为宗旨和工作切入点。红安县老促会自2006年利用半年的时间对全县61位将军故里的状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总计行程达3000多公里,跑遍61位开国将军故里所在的乡镇村组,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访问,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形成了调查报告,制作电视专题片。为了争取上级支持,县老促会积极向中国老促会,省市老促会和原省扶贫办反映情况,将我们的调查报告报请国务院扶贫办,并专题向中国老促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汇报,送到中央政治局领导参阅,较好解决了将军故里“一大四差”(困难面大、交通条件差、居住环境差、饮水质量差、抗灾能力差)问题。其中,为解决将军故里交通闭塞问题,争取到省交通厅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将军故里道路建设,省老促会、扶贫基金会每年支持红安几十万元。县委县政府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作出决定,组织动员各部门一对一对将军故居进行“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维修保护,落实“四个结合”要求: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弘扬将军文化与弘扬本地红色文化相结合,将军故里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助力脱贫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二是办好示范点,用典型引路,助推将军故里建设。老促会首先在交通偏僻的刘昌毅将军故里马鞍寺村办点,自带设备修路、修塘,帮助解决了用电等特殊困难。随后在高桥镇维修了王近山将军故居,整治村庄环境,打造了30亩的亮剑红色园区。通过现场示范方式,推广了秦基伟、韩先楚、陈锡联、徐声吉、王近山、李天焕等著名开国将军故里保护利用的经验作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调查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向县委和有关部门报告了时任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在天台山坚持革命斗争,最后在对天河刘家湾村英勇牺牲的事迹,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已经开始对沈泽民同志战斗生活的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一班人充分发挥了老促会应有的作用,为红安红色精神的传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此我们感到十分自豪。

  3、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充分发挥红安的革命影响力,革命后代的号召力、社会各界的动员力,通过“上级支持一点、社会募集一点、地方政府配套一点、引进企业捐资一点、乡镇村自筹一点”的办法,破解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资金不足难题。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筹集600多万元投入维修,争取省市部门资金1600万元,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集中这些资金建设华家河镇西汪家湾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两个国家红色旅游景区,争取中组部资金4000万元分别建设七里坪八一村、盐店河村的红色组织振兴村项目,引进企业捐资共建天台山刘家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设李天焕故居、秦光远故居等党员干部“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教学点项目。通过积极争取得到部队的大力支持,2012年以来,原广州军区共派出军、师级以上19个单位在红安帮扶,每年帮扶资金达1000多万元。

  4、完善部门职能协调推进。

  1986年我县率先成立文物事业管理局,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监督管理工作。2016年成立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加强对全县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领导统筹工作。2019年在机构改革中组建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红安县文物事业管理行政职能回归文旅局,加挂红安县文物局牌子,承担公益性职能。县政府建立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文化、文物工作的副县长任具体负责人,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革命文物安全工作进行具体落实。2018年《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后,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湖北红安纪念地管理中心、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和有关乡镇,进一步发挥各部门和乡镇的职能作用,协力推进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5、建设红色村庄融合推进。

  近几年来,我县将“绿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具有红安特色的红色村庄,在政策上重点向革命文物集中的乡镇、村落倾斜,通过旧址修缮、场馆建设、交通改善、环境整治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村庄脱颖而出。这些各具特色的红色村庄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革命文物保护和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起来,面貌焕然一新,令人为之振奋。七里坪镇的盐店河村、八一村被确定为中组部红色组织振兴村正在重点打造、永佳河镇叶河村、高桥镇程河村成片改造后风景宜人,村庄美丽,游人如织,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红色旅游的打卡地。秦基伟、王近山、李天焕等将军故居经过重点打造,改变了村容村貌,弘扬了将军文化。高桥镇的陈锡联故居、华家河镇的西汪家革命旧址群正在打造“村旅结合、旅居相宜、红绿融合”的红色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我们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村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肯定,得到各级老促会的关心支持,这些都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省市老促会会议精神,按照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担当使命责任,继续做好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和红色村庄建设助推工作,在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运用上用心用力,在机制、品牌、实效上聚力发力,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坚守红安底色,做好红色文章,让黄冈、红安的红色资源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红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刚刚结束,县委确定了“以争创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重点做好保护、发掘、传承、开发、品牌五篇文章”的红色文化发展战略。县老促会将继续发挥余热,助推永葆红安红,红安永远红,为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