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升熙烈士的外孙回乡祭奠英烈

2025/04/14  浏览量:   作者: 徐中华 苏琳 胡晴  来源:武穴市老促会

清明期间,解放军军事家、原红十五军创始人、军长蔡升熙的外孙王文红先生从北京回武穴,追寻先辈足迹,祭拜先烈英灵。现年70岁的王文红先生是蔡升熙军长独女的儿子,是蔡军长唯一的孙辈。

武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的策源地、发祥地。1930年10月16日红十五军成立时,全军约两千人,其中武穴籍子弟兵约占千余人,是部队的主要力量。这里诞生了陈康、陈金钰、兰侨、张春森、杜国平等五位开国将军,以及红军师长王友钧、刘德利等两位烈士。

王文红先生前往花桥蓝杰垸参观红军街和中国工农红十五军策源地纪念馆。在纪念馆内,王文红仔细观看了红十五军创建、发展的历史,了解到不少历史细节和故事,感到十分欣慰。在“红军指挥所”内,他走进外公曾经住过的房间,仔细阅读图文资料并在外公像前留影。

王文红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原广济县委书记蓝文峰和红十师师长王友钧两位烈士和他外公外婆一家深厚的革命情谊。他说:1931年春天,外婆带着年仅2岁的女儿从阳新县坐船来到武穴寻找外公,可外公头年11月份就率领红十五军转战到了鄂豫皖苏区,与红一军会合改编为红四军。外婆到武穴时,正是敌人围剿的危险时刻,蓝文峰书记冒着生命危险,安排外婆化装前往鄂豫皖苏区和父亲汇合。不料,被敌人抓获,关进了敌人的牢房里。几个月后,因证据不足,外婆被放了出来。于是,外婆再次回到武穴。这时候,蓝书记刚从芜湖回到武穴,他又精心安排,武装护送,终于将外婆安全送到鄂豫皖苏区,与外公团聚。王友钧师长是外公的警卫员,外公牺牲前交待王师长要照顾他的独女。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战到川陕苏区,一路上,王师长背着我妈妈,穿山越岭,躲过了敌人的层层围剿。

王文红先生还瞻仰了黄梅县考田镇吴祥垸红十五军成立纪念碑,并参观历史纪念馆。他特别提到,外公蔡升熙军长1932年10月在黄安河口镇战斗中腹部中弹后,仍坚持指挥作战直至牺牲,年仅26岁。

【历史背景】

蔡升熙(1906-1932)原名蔡申熙,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入党。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参与两次东征。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24师参谋长,同年12月广州起义任公安局局长。1930年组建红十五军后转战鄂豫皖,1932年任25军军长期间,在黄安河口镇战斗中壮烈牺牲,是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中最年轻者。

编辑: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