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浏览量: 作者:陈良新 来源:红安县老促会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展现出幸福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面貌,户户皆是景、湾湾留乡愁、村中有河流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和美乡村”
振兴画卷在徐徐展开……
一村一落皆美景,和美乡村入画来。改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村组道路变宽敞了,村庄环境更美了,村委会新建的酒厂飘香了,村民们装修好了漂亮的庭院房屋好,住着挺舒服,美好生活越来越好!”家住红安县上新集镇韭菜园村的村民袁师傅对生活的变化赞不绝口。
近年来,韭菜园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农房改善、基础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美丽宜居村庄、特色田园乡村遍地开花,产业发展循序渐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韭菜园村位于红安县上新集镇西南角,与大悟县河口镇烟墩村及上榨村接壤,距离上新集镇区3.5公里,红安县城23公里,武汉市黄陂区65公里。108省道(即黄土公路)贯穿全村,距离麻竹高速河口收费站3分钟路程,武大高速河口收费站8分钟路程,地理位置突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版图面积6886亩,辖14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居民547户1913人、党员83名。
乡村环境愈发清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群众增收保障有力。在各级的正确指引下,韭菜园村两委会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向纵深开展,并在持续地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振兴,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发动社会群众力量,全力绘就村美、业兴、民富的和美韭菜园画卷。
2024年,韭菜园村实施强农项目工程建设,因村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117亩;新修石板冲、茶畈两个大湾的湾前塘两口;
袁家畈、石板冲党员、群众和乡贤能人踊跃捐款近20万元,对河道整治、堤坝维修、通组公路、塆组路灯进行添加修复;
通往八斗丘水库的土路硬化成水泥路;
让乡村美美与共,人人参与是关键。韭菜园村以“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群众行动、共推快动”党建引领模式,引导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优化人居环境整治、,焕新乡村“颜值”,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长效开展。
“这几年,在我们韭菜园村两委会的带领下,生活环境改变太多,村的成立了强村资产运营公司,村级股份制合作社每年都有红利收入,既不断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为群众增加一部分收入。村组党员干部共同带领全村14个组的父老乡亲,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环境卫生、易迁点污水管网的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稳步推进。”韭菜园村委会干部袁业涛说。
推动共建共享,构筑善治乡村。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韭菜园村注重外增“颜值”、内提“气质”,坚持“内外兼修”,推动乡村建设由表及里,神形兼备的全面蝶变。该村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和特色,打造独特亮点。
上新集镇2024年庆"五一"文艺汇演在韭菜园村成功举办;石板冲村民自发组织广场舞舞蹈队、锣鼓队和采莲船舞蹈队,体现出独特的乡村民俗风情。村民自发组织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既锻炼身体,又带来欢声笑语,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邻里纠纷没有了,团结力增强了,精气神也提高了。该村进一步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强化乡村治理“铸魂”,建成上新集镇高山片区警务室,依托警务室平台,将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在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工作上下功夫,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4年2月,韭菜园村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联审、市级复审、省级审定”程序,成功申报韭菜园村高山小吊糯米酒厂项目。该村采取“党支部+酒厂+粮食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新建韭菜园村高山小吊酒厂,主要产品有高梁酒、大麦酒、糯米酒、糯谷酒,酒厂生产的酒是纯粮酿造,提纯除杂,零添加不勾兑。此项目利用财政衔接资金60万元,建设了500平方左右砖混结构的酒厂厂房,酒厂由每名村干部参股,入股股金合计30万元,用于购买先进的酿酒生产设备、提取乙醇和杂质的提纯设备、检测仪器和发酵存储酒具,原材料采购、营销推广和流动资金等。目前已经注册了红安纯粮佳酿酒厂。
发展绿色产业,擦亮乡村底色。韭菜园村将石板冲、袁家畈及袁家田3个塆组受松材线虫病害的小组集体林地清理采伐改造成250余亩油茶基地。退化林修复、秸秆禁烧等工作有序开展。
洁净乡村,向“美”而行行。韭菜园村委会今年重新建设硬化了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对村务公开栏进行了提档升级;完成了石板冲文化广场建设。2024年该村两委宣传发动全村党员群众、乡贤能人积极捐资近10万元修路,助力乡村建设完成了2公里的循环村道建设。
下一步,韭菜园村将努力打造既有田园美景,更有诗意生活、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乡村,持续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编辑: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