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浏览量: 作者:陈良新 来源:红安县老促会
红安境内有支滠水河,从华河镇到上新集镇全长有15公里。在上新集镇区沿河东部有一个村叫大庙村,这个村的三十年前栽种过红毛桃果树,现在的村庄满坡岗地栽种着千亩水蜜桃,每年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期间呈现独特的“蜜美”,成为了滠水畔乡村最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庙村,位于上新集镇区北面,西临滠水河,版面4.9平方公里,距集镇4公里。麻竹高速、王姚线、上台线(上新集至华河台南)穿村而过。村境内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有共和国将军卢燕秋故居、二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工会旧址。该村共有16个小组、13个自然湾,居民586户2366人,党员52名。大庙村是一个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村庄。
冬日暖阳,走进上新集镇大庙村,村内硬化道路平整通畅、干净整洁,湾庭院落整齐有序,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丛生,笑意盈盈的村民正在河畔地里、塘堰建设工地上辛勤劳作;特色独具的村居庭院干净、靓丽、优美。该村通过美丽宜居建设,着力打造净绿美的湾居环境,留住风土乡愁,创建治理模式,共建共享美好幸福家园。
乡村嬗变,乡土文化传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今的大庙青山绿水、道路通畅、村庄洁净、湾有特色、桃园绿美……处处展现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风景,令人神往,构成一幅“一河春水向南流,蜜美乡村到大庙”的醉美风景图。
全域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庙村是上新集镇大村之一,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该村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全域整治、多措并举,聚焦普惠、夯实基础,共同缔造、生态宜居”创建原则,保护好传统自然村落,营造好乡村文化氛围,科学编制了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目前大庙村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示范点茅屋冲、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张家湾、龙井榜、尹家湾、下黄家港等湾组新修了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道路(湾道),硬化后的联村路、联组路、联户路四通八达,文化广场、公厕、休闲设施齐全。
来到下黄家港塘堰建设工地,一台大型挖机在工地作业,另一辆运输车在转运土方,湾的几位民工在忙着施工,塘堰建设火热进行中。“我们村今年按照镇党委政府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重点落实完成了茅屋冲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任务,同时村委会统筹部署全域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如张家湾道路建设完成了户户通。村的依托粮食大县项目有效衔接资金30万元,重点新修了张家湾一口水塘、新修了龙井榜和王家园两处文化小广场、正在新修下黄家港小水塘一口、对小河堰进行了整治清淤砌岸、新修便民小桥两座。同时下黄家港村民小组的污水管网改造也在进行中,入户受益达到22户。大庙村既依托项目启动,又发动乡贤群众合力筹集资金投入各湾组环境整治,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有力的推进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上新集镇大庙村党支部书记韩用辉说。
近年来,大庙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域梳理,围绕村情民意,开展整治行动。该村通过召开会议、宣传发动、村两委班子示范引领,带动全村党员干部及乡贤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常态化。近年来,大庙村张家湾小组拆旧房60余间,湾貌整治一新。这个湾的还通过在外乡贤能人捐资和群众自筹资金,新修通环湾道路长600米、宽3.5米,湾组道路连接王姚线,道路平坦宽阔,家园宁静祥和,村居错落有致,村民生活乐悠悠……
大庙村因地制宜布局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村容村貌美化绿化,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库生态、原生植被、红古文化遗址遗迹等。加大村庄公共区域整治和改造。今年大庙村党群中心建设所有地面进行了水泥硬化,村部办公室、活动室墙体粉刷一新,规范村牌标识、改修村部公厕一座。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微景观”建设,提升乡村“颜值”。龙井榜组新修一处800平方米的小广场、王家园组新修一处350平方米的小广场。
“茅屋冲是共同缔造点,今年村组干部一起入户宣传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拆除旧房、猪圈、牛栏和露厕共20余间。硬化湾的水泥道路200米、加宽硬化了环湾道路、栽种绿化苗木。湾的水塘、小广场及配置的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让湾景变美了,群众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快乐!”上新集镇大庙村委会干部汪丽花高兴地说。
大庙村党支部书记韩用辉介绍,既要持续整治好乡村环境,又要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大庙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水蜜桃种植基地1000亩,每年产销旺好。村的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油茶种植500亩,桃茶特产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也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家庭经济增收。通过水蜜桃基地、光伏发电分红,群众家庭经济总收入达到100余万元,产业带动农户150户增收,户平收入达到1500—2000元。
“我们将借助大庙村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优势,依托质朴的乡村文化气息、原生态的大庙村落风貌、红色文化、富有诗意的桃园风光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以美为媒,红绿相间,打造大庙村最美旅游、最美休闲、最美度假的发展模式,依托全域旅游王姚线乡村慢生活旅游新模式,吸引八方游客来大庙村。”村书记韩用辉信心满怀。
编辑: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