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激活一方经济

2024/08/13  浏览量:   作者:徐 俊  来源: 英山县老促会

 

8月11日,坐落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分园内的楚韵山庄,一大早就热闹起来。服务员忙前忙后,有的在收拾卫生,有的在厨房里忙活。几位客人则在山庄院内,拉起了二胡,优扬的琴声带走了夏日的燥热与烦恼。

楚韵山庄是陶家河乡较早开办的一家餐饮店。中间几年,因生意不景气停业了。山庄老板安自启看准公园开园带来的契机,把山庄重新装修,并加入红色文化元素,在3楼专门设立了一间演艺厅。安自启说:“山庄自5月1日重新开业后,主打红色文化牌,吸引了武汉、江西等地的一批红色文艺爱好者,到山庄避暑和研学。开业以来,客源充足。高峰时,客房住满后还要在走廊和客厅打地铺,请了5个服务员,自己还忙得团团转。”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位于鄂皖交界的陶家河乡,于2023年11月建成开园。园内红色遗址遗迹众多,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鄂豫皖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旧址、牛背脊骨战斗遗迹等。公园围绕“一心、两带、三片、多点”的总体框架,多维度、多视角、全方位展示长征精神,是一个集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公园建成以来,像一辆红色快车,带动着陶家河乃至周边餐饮、旅游、边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园胜利广场不远处的联惠超市,客人进进出出,生意繁忙,超市负责人郁盛昌说:“公园内有两家较大型超市,以前生意都是勉强维持,但现在很忙,特别是周末,早上要提前1个小时开门,晚上则要推迟关门,来旅游参观的人多了,把超市生意带火了。”

超市生意兴隆,各家餐饮、宾馆生意更是爆满。好生意激活了公园周边服务业的兴起,据安自启介绍,今年园区附近新增酒店及农家乐有10几家,家家生意都十分红火。

从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到毕升大峡谷漂流,驾车只有10几分钟车程。在毕升大峡谷漂流景区停车场内,停满了来自武汉、鄂州的车辆,售票处排起了长龙,游客们有序购票。来自武汉的陈先生和爱人,于星期五的下午赶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景区宾馆住宿,在参观公园红色遗址遗迹后,11日下午驾车到毕升大峡谷,体验清凉与刺激。6月7日开漂以来,平日接待游客500人左右,周末在2000人左右,与以往相比增加不少。

不光是毕升大峡谷漂流,陶家河乡的多个景点,受到公园的辐射和带动。牛背脊骨旅游公路通车后,到牛背脊骨山庄避暑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山庄负责人胡顺说,今年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0%。

陶家河乡地处鄂皖两省三县交界处,特有的地理位置叠加红色资源,边贸经济引人注目。自1992年以来,陶家河乡就利用地理优势,做好赶集文章,将每月的农历十五日,设定为赶集日,政府划定区域,公安、市场等部门通力配合,为商家和赶集客提供良好交易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活跃和繁荣。

赶集曾因为疫情原因中断。随着公园的建成和红色资源的进一步发掘,一度停办的赶集日,于去年8月重新启动。重启后的每月赶集日,热闹无比,除了外来商贩带来的大量百货外,陶家河乡的中药材、茶叶等特产,也通过赶集渠道大量向外销售。

8月10日,“品牌黄冈(英山站)”品牌推介活动,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举行,我市知名品牌商家云集,推介活动在吸引媒体关注和大量客流的同时,获得了大笔订单。

利用红色资源,借节会搭台唱戏,极大地提升了英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跃山乡边贸经济,有效促进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编辑:张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