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烈士故事 弘扬烈士精神

——浠水县开展革命烈士调访工作

2024/06/24  浏览量:   作者:刘卫国  来源:浠水县老促会


       6月14日,浠水县革命烈士调访工作汇报会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至此,历时两个多月的浠水县革命烈士实地调访工作暂告一段落,开始转入烈士资料的论证完善阶段。浠水这次革命烈士调访工作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江山代有才人出,革命烈士无疑是浠水历史人物长廊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县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把革命烈士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意义,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浠水现有的烈士名录,基本上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调访资料。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村(社区)塆合并,以及烈属居住地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基层干部对烈士底数不清,相关政策不甚了解,对如何做好烈属关爱服务工作,如何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思想认识不足,思路规划不明。加之原来烈士档案中记录不准确,甚至个别错误的地方没能及时纠正,为此,有必要对烈士基本信息进行全面调访订正,对烈士英雄事迹丰富完善,对烈士精神开展深入研究,为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弘扬革命烈士精神,促进浠水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革命烈士调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县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和县政协文史委组成工作专班,认真学习了有关烈士的政策规定和浠水革命史,先期在散花镇等地进行了试点调研,形成工作方案后,报请县委分管领导审定,争取了县委领导全过程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以县档案馆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现有资料为底稿,提前发各乡镇进行宣传发动,核校摸底,做好准备工作。乡镇党委非常重视烈士调访工作,党委书记亲自过问安排(有的党委书记抽时间现场观摩),并整合乡镇组织办、民政办、退役军人服务站、县红色文化研究会驻地会员(一般是乡镇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干部)及各村“知情者”等多方力量参与此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三、工作扎实,重点突出。

       自4月10日开始,工作专班采取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到实地调访、与关键人见面等方式开展工作。释疑解惑,了解烈属工作和生活状况,倾听烈属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讲述烈士牺牲后其亲人与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而顽强生存的故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线索。工作专班还把准备好的烈士事迹材料,向烈属和基层干部进行宣讲,听取修改意见。互通有无,相互印证。调访工作赢得了广大烈属的热情支持和配合,到6月12日,全县15个乡镇(区、处)(包括白莲镇)1000多名烈士的家谱、证明书、勋章、照片,以及书信、笔记本、衣服、战刀等遗物的登记、拍照,资料留存工作基本完成,为开展烈士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作专班还现场指导烈属完善家谱资料,让烈士的英雄事迹成为家风家教、家族传承的重要内容。

四、成果丰硕,精神永存。

       在完成实地调访工作后,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工作专班开始对收集到的烈士信息资料进行反复比对、论证,逐一修改完善,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全县1079名烈士,按性别划分,女性6名,男性1073名;按地域划分:清泉镇119名,巴河镇116名,竹瓦镇116名,汪岗镇111名,团陂镇148名,关口镇110名,蔡河镇66名,绿杨乡(含三角山3名)65名,洗马镇59名,丁司垱镇54名,兰溪镇26名,散花镇(含策湖2名)61名,浠水经济开发区14名,白莲镇14名;按时段划分:大革命时期5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80名,抗日战争时期368名,解放战争时期162名,新中国成立后364名,其中,抗美援朝248名,援越抗美3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不同的革命斗争中,烈士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英魂已逝,精神永存。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浠水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编辑:张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