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红色名片 奔向红火日子

2024/03/18  浏览量:   作者: 郑勇平 徐中华  

品红色故事、赏乡村美景。

3月10日,恰逢周日,春光明媚,武穴市大金镇苏垴社区宋煜塆的红军洞旧址景点,迎来一拨拨游客。

武穴是红十五军的策源地,走出了陈康、蓝侨等多位开国将领。2023年以来,武穴市把红色名村创建作为促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坚持“讲好红色故事、筑牢红色阵地、壮大红色产业”,一批村庄焕然一新。

深挖红色资源,让乡村旅游“红起来”

说到红军洞的来历,苏垴社区党总支书记宋国政当起讲解员。他说,当年这里是广济县(现武穴市)红色革命活跃之地,宋煜塆老中医宋哲文在自家房屋下挖地洞给红军伤病员疗伤,人称红军洞。1941年,时任豫鄂挺进纵队独立团政委的张体学在战斗中受伤,宋哲文也在地洞里对他进行救治。

修缮红军洞、打造相关景点,需要拆除猪圈、旱厕,这在农村是个难事。苏垴社区向群众讲述本村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带动群众自觉支持。

“我爷爷是烈士,一心为民连命都不要,作为后代,我们为打造红色乡村让几分地,又算得了什么?”“90后”村民宋少佳带头拆掉自家猪圈,捐献老物件和建筑材料,并义务帮工。

在红色精神感染下,苏垴社区拆除旱厕31座、猪圈牛栏38处、废弃房屋132间,群众不要一分钱赔偿,建成集展示、教育、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教育阵地。

“经常有周边县市游客来参观,搞抖音直播。”居民宋才文说,高峰期一天接待2000多人次。

把红色资源变身“红色IP”,武穴市创建出苏垴、蓝杰、干仕、车坊、朱河、上桂等一批红色名村。

延伸产业链条,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火起来的红色村庄,旺了人气、带来财气。

花桥镇蓝杰村修复红军街、红军指挥所、红军卫生所、共和国将军蓝侨和张春森故居、红廉馆等设施,每逢节假日,参观者络绎不绝,带火了武穴山药、豆果、酥糖、花桥大米等当地特产。60岁的村民蓝伯将自家楼房改造成农家乐,“一年下来,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

“借助红色IP‘引流’,探索农旅融合,让更多村民吃上‘产业饭’。”蓝杰村党支部书记兰汉刚介绍,该村大力发展再生稻、虾稻、百香果等产业,种植户、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至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多万元。

武穴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郑勇平介绍,创建红色名村过程中,该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教育等特色产业,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结合,带动村民致富。

干仕村修缮广济县干仕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打造集“红星广场、农耕科普体验区、干仲儒故居”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留住青少年游客。此外,以红带绿,建起青艾基地,生产青艾精油、艾条、艾灸贴等系列产品,种植户年均增收8000多元。

今年,武穴市将用好用活奖励帮扶资金,推动红色名村创建村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力争每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低于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