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三实招”

——团风县白坳村壮大集体经济的调查与启示

2023/08/23  浏览量:   作者:华 杉  

夏季的风携着果香拂来。立秋后,团风县老促会调研组一行三人顶烈日、冒酷暑,来到革命老区总路咀镇白坳村30亩高标准大棚葡萄基地里,看到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依次排开,一串串垂挂枝头,红如玛瑙、紫如水晶,珠圆玉润,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基地今年第一次试挂果,预计产量每亩3000斤,每斤价格15到20元。”白坳村党支部书记郑怀章向调研组介绍,葡萄基地是白坳村引进的第九个市场主体。产业发展起来了,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9.5万元,村里150多人常年在9个市场主体务工,每人年收入2到3万元。

曾经的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负债村,是如何逆袭,走上强村富民之路的呢?

白坳村“三实招”破解“人、地、钱”难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值得借鉴。

盘活“四荒四边”闲置资源,破解土地“难用活”

白坳村是革命老区村,位于总路咀镇北部、牛车河水库脚下,全村1664人,曾因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长期在镇里摆尾。

穷家难当,破茧刻不容缓。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

“没有集中连片的土地,很难招到企业来投资兴业。”郑怀章说,多年前,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土地“荒、散、乱、空”现象突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头招——盘活“四荒四边”闲置地等资源,应运而生。

在村党支部统筹带领下,动员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田边、沟边、路边、宅边等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对“四荒四边地”进行宜机化改造,通过“小田并大田”等方式,使细、碎、散的土地具备连片发展条件。

走进白坳村果冻橙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长势茂盛的橙子树,以阶梯状蔓延了整个田地,绿油油的果子挂满枝头。农民工正在忙着排涝、除草、修枝。

“以前这里长满了水草、芦苇,是没人愿意种的深脚烂泥田。”基地管理员邵海年告诉笔者,前几年村里动员能人倪振华回乡创业,承包了这片整理好的204亩土地,种上了“爱媛28”果冻橙树苗和草莓,经过三年精心栽培,去年秋天果冻橙首次挂果,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非常火爆。

“整理好的土地交由集体统一规划布局,打破条块分割,促进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郑怀章介绍,新一轮土地承包中,在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前提下,将好田分给村民,余下的600多亩土地收归集体所有,用于产业发展。

建立厂房入股,创办稻米加工厂,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新建钢结构草莓种植大棚20个,户均增收0.8万元,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引进35亩大棚香菇基地,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白坳村通过土地入股,创办村级公司,推行“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上联行业、下联农户的新格局,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有望突破55万元。

用活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破解资金“难整合”

沃野良田生机勃勃,大棚内蔬果长势喜人,村庄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行走在白坳村盘根错节的小道时,笔者发现,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几年来,白坳村特色产业项目投资近2000万元。钱从哪里来?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用活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招引社会资金,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缺本钱”的难题。这是白坳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第二招。

在白坳村香菇基地大棚里,香菇密密匝匝,长势喜人。90个大棚,年出菇20万棒。一部分作为鲜菇出售,一部分进入团风县城的禄菇公司作为香菇酱的原材料。

“该项目统筹各方共投资159万元,带动农户15户48人就业,户均年增收0.6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郑怀章说,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关键在产业定位,既要因地制宜,又能进入政府支持项目的笼子。

近年来,白坳村依托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文旅观光产业和果蔬种植业。积极争取302万元扶贫资金,与宋坳村联合建设“爱媛28”果冻橙基地500亩;利用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建成博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村集体年增收13万元,

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在白坳村,几乎每一个项目不仅有政策资金支持,还有村级配套投资,市场主体投资。

即将完工的30亩果蔬大棚项目,是白坳村引进的第十个市场主体。该项目包括葡萄、蔬菜种植、采购及销售等,总投资500余万元。

除产业帮扶资金外,村里投资100多万元建连体大棚、市场主体投入数十万元修水沟、装滴灌设备等。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村集体年增收21万元。

在白坳村十五组,一项民生工程——幸福乐园项目一期已完成,保健室、图书室、儿童活动室、综合娱乐室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

根据规划,一年后,这里还将建成幸福食堂、幸福学堂,打造集为村民服务与开展技术培训、社会团建、农家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

郑怀章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近400万元,争取补短板资金180万元,驻村帮扶的省委办公厅工作队帮扶70万元、村里自筹30多万元,其他的是引进市场主体投资。

为有源头活水来。白坳村以有限的发展资金为引子,引进龙头企业帮带,发动群众参与,撬动产业发展,步入了村强民富快车道。

建立乡村振兴“智囊团”,破解人才“难集聚”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各地纷纷出台系列政策招项目、揽人才,而白坳村却风景这边独好——乡贤能人、外出务工者陆续回流。

笔者问及奥妙何在?郑怀章说,围绕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乡村治理等方面,注重外引内育相结合,建立乡村振兴“智囊团”和“土专家库”,破解人才“难集聚”。这是白坳村的第三招。

“村里一年一个样,牛车河风景优美发展旅游大有可为。”看准家乡发展前景的倪振华,在家乡召唤下,2020年回到白坳村,先流转200亩土地,牵头成立“家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爱媛28”果冻橙、草莓、桑葚、无花果等新鲜水果。去年又投资 5000余万元建设烈马回头庄园。

庄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涵盖民宿、餐厅、亲子乐园、停车场等,吃住玩一体。闲时,邀亲朋,泛轻舟,摘时令果蔬,赏湖光山色,品农家菜肴,爬溜钻摔骑。今年五一投入运营,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

“村里一年一个样,有事做,有钱赚,日子过得不比城里差。”村民倪凤姣说,三年前返回村里,在爱媛橙基地上班,既能照顾一家老小,每年能挣2万多元。

“庄园全部建成开放后,可实现年产值 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50多个。”倪振华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还将建一座研学康养基地,走农文旅康融合发展之路。

在白坳村调研,笔者发现,村里引进的10个市场主体,80%是返乡的能人投资的。

“既有家乡情怀,也有发展创业的浓厚氛围。”谈到为何返乡创业,大家不约而同讲了一个故事:面对水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问题,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及时组织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和黄冈师院的专家教授,实地到村里指导,并与村里种植户们建了微信群,约定形成“种植户反映问题→工作队收集分类情况→专家组解答→工作队反馈给种植户”的机制,随时解决技术问题,帮助水果基地发展壮大。

“村里投资的每一个项目,都是选好了业态方向、找好了市场主体,才动工兴建,这样提高投资精准度,降低风险。”郑怀章说,村里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将引进回乡的能人发展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能人。

截至目前,白坳村已引进香菇、果冻橙、草莓、葡萄基地等10个市场主体,吸纳150余户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带动80%的村民购小车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年均10万元增长。

白坳村“三实招”壮大集体经济的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白坳村的实践启迪我们,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有效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推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发展村集体经济,重点是聚焦沉睡资源盘活,充分发挥农民集体所有资源优势,提升“造血效应”;聚焦厚植特色产业优势,引进有经营才能的人来经营集体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聚焦强村富民,积极探索“村党支部+合作社+理事会+农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目标。

学习借鉴白坳村经验,让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