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必然选择

——金寨和新县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3/07/19  浏览量:   作者:夏春明  

6月下旬,由市老促会熊长江会长带队,市老促会和黄州区老促会部分同志组成一个调研组,赴安徽金寨县、河南新县,对其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作法进行参观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斑竹园镇、六安茶谷、河南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所到之处目之所及,红色鲜明,绿色亮丽,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和诸多启示:

一、基本情况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全村37个居民小组,940户,3610人(其中库区移民650人),曾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20%。2014年,大湾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2018年实现脱贫出列。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全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的大湾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放眼望去满眼是青绿,处处是风景。

六安茶谷涉及金寨的四镇三乡,域内拥有茶叶、毛竹、石斛等物产及红石谷、六安茶谷及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等山水、文化资源。在这里,茶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生机勃勃,游人如织。

斑竹园红色小镇位于鄂、皖两省交界处,长岭关脚下,自古就有“一步跨两省,鸡鸣闻三县”的说法。这里也是著名革命老区,1929年金寨的立夏节起义在这里爆发,诞生了安徽省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11军32师,是15位开国将军的故乡,也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作者罗银卿出生之地。这里奇山异水、龙潭飞瀑、古树参天、风景秀美。该镇以红色资源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底蕴,以红色文旅为主导,创新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基地。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金寨县“红岭公路”。这条公路全长800里,连结了全县所有乡(镇)、村和十几个旅游景点,形成绕全县两环乡村公路。其建设风格,保护自然,顺坡顺势,清一色黑色路面,绿色护栏,红色广告牌,彩色标志线,行驶在这条路上,仿佛人在画中游。这条公路也是目前中国第一条红色公路,中国最美农村公路,用金寨人的话说可与美国蓝岭公路相媲美。红岭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交通条件,促进了互联互通,带动了产业开发,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金寨人称之为振兴公路,游人赞为“梦幻公路”。

河南省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坐落于大别山青龙岭脚下,是位于新县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传统古村落。村落面积4.6平方公里,全村一共82户,共304位村民。2013年以前的田铺大塆基础设施特别差,大部分房屋倒塌,人们形容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田铺大塆视察时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田铺大塆坚持以“乡村创客”为主题,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运营公司+农户”模式,打造河南省首家“创客小镇”,促进创客平台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现已逐步形成了“老家寒舍”“不秋草”“匠心工坊”“学习书屋”等20余家特色小店;培育农家乐11家、民宿21家。近三年来,旅游人次达到240万余。民俗促旅游,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如今的田铺大塆,青山绿水环村落、古朴乡村嵌田园,恰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实现了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

二、主要作法

1、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发特色产业。他们按照“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现有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同时,大湾村坚持内外兼修,加强文化底蕴培育,让村民富了“口袋”不忘富“脑袋”,村美人更美,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大湾村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

今年,大湾村将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和空闲土地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让村民在增收的同时美化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2023年度,大湾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

河南新县田铺大塆,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留山水田园村庄风貌,让古村落充满原始韵味。从2014年起,新县先后投资2200万元,对田铺大塆进行保护性修缮。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良的民俗村。短短几年,田铺大塆就实现了从“破旧古村落”到“旅游名村”的华丽转身。

2、立足红色引领,推动融合发展。

     从“两县三乡”参观情况看,处处都体现了彰显红色,力推绿色,融合发展的态势。如金寨县红岭公路,以“红”立意,以“红”命名,一路联全县,形成红绿结合旅游产业链;斑竹园镇,着力打造红色小镇,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旅游;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与许世友故里相联结,红色旅游带动农家乐和民俗兴起;金寨县的六安茶谷,既是绿色旅游谷,也是休闲养生谷。通过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3、文化宣传助力,品牌打造出彩。

     金寨县在红色文化宣传上可以用“铺天盖地,不遗余力”来形容。他们将县城打造成一座“红都”,其重大设施都体现了“红”,如长征桥、将军路、“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红岭公路”等,红色品牌享誉神州。就连一个普通的“红烧肉”,在斑竹园冠以“老班长红烧肉”,赋予特殊意涵而招来游客纷纷赞赏。金寨县的大湾村和新县的田铺大塆,均以习总书记视察和讲话为动力,掀起宣传学习热潮,步道、长廊、壁画、影视墙、广告语等都彰显总书记关怀和新的发展理念。金寨县的六安茶谷,六安瓜片示范区与休闲养生高度融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新县的鄂豫皖首府遗址遗迹、许世友将军“忠孝园”,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氛围浓郁,亮点纷呈。如此等等,文化宣传助力,品牌打造出彩,现在的金寨和新县已成为全国最红火的旅游县。由此,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安徽金寨县和河南新县的参观调研,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发展特色产业是老区振兴的必然选择。金寨和新县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启示。

1、红色文化是老区的一张鲜亮名片,

      安徽金寨县和河南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革命老区。他们精心擦亮了这张名片,充分利用了这张名片,由此激活了当地各种资源,释放了振兴的巨大能量。黄冈市大多县(市)同样地处大别山腹地,同样是著名革命老区,地理环境,资源秉赋与其相当,相信只要我们擦亮老区这张名片,用好老区这张名片,乡村振兴就会充满希望。

2、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文旅农旅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

      有特色就有吸引力,就能彰显优势。金寨“红岭公路”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全县通乡通村公路按照融合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布局,打破以村为界,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大循环,大联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乡村公路整体效能。而金寨县的六安茶谷,将一个传统产业,与旅游结合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放大了产业效应。这种特色发展之路对所有山区、老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3、村庄整治要坚持保护利用相结合,不能搞整齐划一。

      新县田铺大塆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村原本是一个破旧的古村落。他们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使之成为人人向往的秀美乡村。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在脱贫攻坚新安置点建成后,大湾组36户搬进了新居,但对原来的老旧房屋一律予以保留,并经过保护性的修缮,使一些古民居和革命遗址遗迹成为参观热点和旅游打卡地。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调研时指出,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这对于实施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发展离不开资源。我们有许多遗址遗迹、传统古村落和文化遗存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地以新换旧,搞大拆大建,造成人为的破坏。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对这些宝贵文化遗产进行认真鉴别和挖掘,有效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