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蝶变

--------英山县杨柳湾镇竹林铺村建设和美乡村探秘

2023/06/26  浏览量:   作者:徐俊  

竹林铺村地处革命老区英山县杨柳湾镇东部,31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有5个小组,261户人家,人口1013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为红色样板村、绿色产业村、特色网红村,吸引着不少人前来参观打卡。带着好奇心情,笔者前往该村探访其中的奥秘。

全县党建现场会

党建彰显红色魅力

从杨柳湾镇政府出发,沿老318公路前行约5公里,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公路驿站边,醒目的地名标识提示我,这里就是竹林铺村。放眼望去,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竹林边是清一色的小洋楼和挤满绿树红花的庭院;小公园点缀其间;硬化公路呈“之”字形穿过田间的茶园、中药材园。田园诗般的画卷,让一颗燥动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在村委会,见到一位身材修长、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斯文、有涵养,他就是竹林铺村党支部书记陈功。现年36岁的陈功,2016年4月进入村委会工作,担负党建明白人、调解主任等职责,因为有想法、有策略,人品好,公道正派,深得全村人信任,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高票当选为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这个人口不多的小村子,却有41名党员。陈功认为,这是村里的一笔宝贵财富。村子要发展,要建设和美乡村,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颗闪耀的红星,照亮竹林铺村前行的路。

为此,村里深入开展塆组党建,让红色细胞活跃在竹林深处。依托塆组党建,建设了红星之家。红星之家成为全村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学习培训、协调议事、服务群众的场地。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时,总能看到党员们忙碌的身影。湾组里出现垃圾外溢、基础设施建设受损、路灯不亮等问题时,党员们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时,便会及时向村两委反映,并督促解决。谁家有困难,如果需要帮助,党员们总会搭把手。邻里之间有矛盾,党员们也会耐心细致地和双方沟通,从中协调,让双方和解。

说起村里的民风变化,陈功说:“我们村邻里和谐,民风纯朴,团结互助已蔚然成风,党员们示范引领起到了关健性作用。”

今年3月10日,英山党建进塆组建设现场会在该村召开。竹林铺村成为全县的党建样板村,竹林深处的红色魅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能人激发绿色动能

6月23日,走进镇竹林铺村金银花基地,醉人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漫。金银花花意正浓,一棵棵脆嫩的金银花在微风中摇曳,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闪动,村民们正在抢摘金银花。

说起这块基地,党员阎晓辉功不可没。阎晓辉家住竹林铺村5小组,同时他又是湖北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对中药材行业熟悉的阎晓辉,看到村集体坳儿坪山岗地处于摞荒状态,就建议村里把这块土地利用起来,发展金银花。

2021年5月25日,在阎晓辉的联系下,陈功带领3名党员代表到山东临沂、河南等地考察金银花产业。在调研金银花种植条件、环境、管理、效益等情况后,陈功信心满满,迅速投入到金银花产业基地的建设中。

建设金银花基地,要扩宽到坳儿坪公路。公路要占用村民代表胡时贵的0.15亩茶园,胡时贵表示只要村里有需要,他不要补偿,将茶园让出来。在胡时贵的带领下,基地公路顺利修通。

当年11月底,再次在阎晓辉的联系下,从山东临沂引进了优质金银花种苗,这个品种一年可采摘3次花,100亩金银花基地正式建成。

竹林铺村的主要产业是茶叶,全村茶叶面积达410亩,家家户户有茶叶。茶叶生产和金银花管理在时间时基本上能错开,金银花基地建成后,村集体和村民又增加了一条收入门路。

村里茶叶面积大,而茶叶加工厂却不能满足茶农的需要。

为了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党员胡从进、陈谍办起茶叶加工厂,并为茶农提供优质服务。两位老党员经常到田间指导茶农科学管理茶园,使用生物农药,多施自然肥,少用化肥,使竹林铺村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茶农从中尝到了甜头,亩均产值提高了10%以上。

传统赋能电商网络

竹林铺村多竹。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总能见到一片竹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让夏天的暑气散去一大半。竹林多,村里的篾匠师傅也多,全村有老、中年篾匠27人,长年在家的有9人。竹子到了匠人手里,被劈削成薄如蝉翼的篾片,在手上舞蹈般翻飞,精心编织后,一件竹制品就加工完成了。

年近70岁的闫登胜,是村里最年长的一位篾匠师傅。年轻时父亲闫时宇就把闫登胜带在身边学习篾工手艺,除在本县外,还在安徽太湖、岳西等县闯荡竹子江湖,练就一身好手艺。父亲过世后,闫登胜继承衣钵,被人们称为“大篾匠”,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闫登胜说:“以前篾匠的日子好过,但现在农村常用的篾制品,要么使用少,要么被塑制品代替,传统篾匠几乎没有了市场。”

头脑灵活的党支部书记陈功,则反其道而行之。陈功把这些篾匠师傅组织在一起,成立了“篾工坊”。 在318公路边,有一栋装饰一新的砖瓦房子,这里分别是红星之家、三千竹语手工作坊、名师工作室。

“把篾匠师傅组织在一起,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灌输现代理念,让他们转型制作实用且具有欣赏价值的竹工艺品,然后通过网络推介出去,同时带红竹林铺村。”

陈功按照这一想法,闯出了一条路子。村里请专业人士开发建设了网站,提供生活和服务信息,请媒体人员来篾工坊拍摄篾工艺品制作过程和产品展示,吸引了众人眼球。

师傅们设计制作出了一批竹制工艺品,有采茶篓、小竹篮、簸箕、整套茶具等30多种产品。产品除在三千竹语手工作坊布展外,借助名师工作室直播平台,向外销售,并初见成效。

一时间,竹制工艺品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人到村里游玩打卡,也让来游玩的人深深地爱上了传统手艺。正如竹林铺村打出的宣传语:暮色青青欲烟雨,竹海幽幽盼君来。红色与绿色互相促进,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产业与旅游相得益彰的美好愿景,已在竹林铺村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