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 团风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23/05/29  浏览量:     

       4月份以来,市、县两级老促会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分别对团风县6个乡(镇),11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模式进行了调研。具体报告如下:

一、农旅融合模式

在团风县第六届党代会上,确定在全县设立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牛车河是其中之一。该示范区项目以环牛车河水库片区为中心,以点带面,覆盖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三个乡镇的7个行政村,1.83万户、5.96万人口。片区采取连片规划,跨区联动的方法,进行开发建设。

2021至2022年,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县级配套整合资金共约1.3亿元,共实施3大类46个子项目,主要包含25公里产业公路升级改造、高标准休闲观光驿站建设、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建设、沿线塆组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同时,撬动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引进市场主体项目20余个,投资额3.35亿元,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多元化投入发展格局。

示范区建设不是简单地拼凑,而是通过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瞄准本地特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开发。如盘活国家历史名村——贾庙乡百丈岩古村落、“鄂东千岛湖”牛车河省级水利风景区、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杜皮乡孙家冲省级红色美丽村庄,等山水人文资源。按照农旅融合发展思路,推进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特色产业的‘三色’深度融合,不断擦亮团风‘红乡沃土’名片。”

示范区共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改造、小型公益设施3大类,21个子项目。至目前,示范区内12个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均已完工,环水库产业路全部刷黑,3个乡镇,7个村实现互联互通,沿线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97户居民房屋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其白墙黛瓦与山水景观相得益彰。

2022年4月,杜皮乡东岳水岸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如期完工,迎来了月季花海的首次盛开。一年前,这里还是牛棚连片,垃圾遍地。一年来,东岳村抢抓牛车河流域建设机遇,大力开展拆违复绿,因地制宜种植月季等花卉,花开遍野十里香,如今这里不经意间成了网红打卡地。

“之前这里猪圈裸露在路边,旱厕臭气熏天。”白坳村党支部书记郑怀章介绍,“现在村里处处鸟语花香,农家小院美如画,一草一木皆是景。”

在牛车河村樟树塆,曾经外流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盖起了新房,建起了民宿。

“因为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我们村曾经是这一片最落后的,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只有老人守在家里。”樟树塆村民李婆婆说。如今借着示范区建设的东风,村民主动开展房前屋后整治,自发拆违除旧,美化庭院,扮靓塆落。“游客多了,大家开始建民宿,村里不仅要靓起来,还要富起来。”

在茶冲村方家土门塆,农家庭院整齐有序,乡村道路宽敞干净,老墙上镶嵌的瓷盘、陶罐等老物件诉说着剪不断的乡愁。村里的退休教师方世平感慨地说:“村里如今比城里环境还要好,吸引了很多城里的人前来研学、旅游。原来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大家都想回到村里来。”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牛车河示范区按照“以农为主、以游助推、连片发展”的发展路径,推进示范区建设。

贾庙乡有着400多年种植油茶的历史,他们突出特色,主打油茶产业。现已发展到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

依托牛车河水库秀美风光,白坳村引进能人回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与旁边宋坳村连片建成的500亩果冻橙基地、35亩大棚草莓基地、35亩大棚香菇基地等农业产业配套发展,形成了环绕牛车河红色旅游公路上的一串串 “明珠”,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

杜皮乡全乡推进标准化有机茶园创建,有4个村的茶叶基地超过千亩,配套新建3500平方米黄大茶加工厂、农产品特色馆。并探索‘产业基地+市场主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杜皮乡党委书记明齐利介绍,“村里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村民收入有保障,干劲更足。”

如今,牛车河示范区内,“农、林、文、旅”于一体,三产融合的产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今年五一期间,团风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6大片区多点开花,环库沿线开展了民俗表演、水上活动、啤酒烧烤电音节、美食文化节、摄影大赛、乡村振兴成果展览、非遗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流连忘返。初步估算,五天内共有接近30万名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库区实际的成功之路,形成了一套“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社会影响力、乡村治理水平四个全面跃升。眼下的牛车河,可谓是风生水起,欣欣向荣,正朝着全域振兴的目标迈进。

二、规模养殖模式

团风县中慧科技畜牧养殖场是一个从传统的、庭院式的,逐步走向规模化、工厂化、现代化的养殖。其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突破的过程。

走进该养殖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干净整洁的养殖厂房映入我们的眼帘,虽然这是一家大型养殖场,没有闻到臭味,更没有看到脏物,给人的印象是面貌一新。该场负责人马骏向我们调研组介绍:他们养殖场占地面积60亩,建有鸡舍2栋,面积5000平方。目前饲养蛋鸡达10万只,日产鲜蛋近10万枚。建有猪舍8栋,面积10000平方,饲养生猪5千头。2022年,团风中骏畜牧养殖场实现产值900万元,纯收入3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22人。

对养殖场发展的历程,马骏说:我们办养殖场的初衷:人生活在社会里,总要有点事做,于是就想了养殖行业。我们养殖场发展到今天,走过了三次大的升级改造之路。此前是庭院散养,后改造升级为半机械化笼养,再后来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养殖,包括鸡苗投放,饲料饮水投送,鲜蛋收捡包装及鸡粪处理,全部实现机械化,此举大大减轻劳动成本。总的来讲一句话,养殖场发展到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大力帮扶。

团风新福来乳鸽场,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乳鸽养殖场。

2022年,该场实现产值1300万元,纯收入150万元,安排固定就业人员22人。说起周向阳办乳鸽场,还有一段小插曲。2019年10月份,在外地打拼多年的周向阳想回乡创办乳鸽场。当时因受环境的影响,周向阳对办乳鸽场心有余悸,信心不足,一度想打退堂鼓。镇村领导闻讯后,立即联系到周向阳并热情地做说服工作。为了打消周向阳的顾虑,镇村领导当即表态,对他回乡办乳鸽场将给予大力帮扶,还将其推荐给县老促会作为挂点帮扶对象。周向阳见镇村领导如此关心和支持,信心大增。因此,他便克服一切困难筹集资金1800多万元,流转山地30多亩,建起了标准的鸽舍3万平方米,让鸽场实现自孵自养自销一条龙生产。近两年虽遇疫情影响,周向阳迎难而上,他大胆投放种鸽3万多对,年出栏肉鸽60万只,年产值达1200万元。在扩大乳鸽养殖上,他创新举措,让周边贫困户60多户入股参与养殖分红,这几年每户分红均在三千到万元以上,此举让6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的新福来乳鸽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乳鸽养殖场。周向阳开始谋划发展肉鸽加工,提高其附加值,逐步把乳鸽场做大做强,回馈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三、家庭农场模式

调研发现,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典型的辐射和带动效果令人鼓舞,值得推崇。

马曹庙镇马岗村豪美家庭农场是一个专营花卉苗木的农场。2022年农场实现产值5000万元,纯收入过千万元,常年就业人员60多人。该场法人何妍洁,16岁中学毕业后便外出打工,在打工其间,她先后从事过多种行业。由于何妍洁头脑灵活,能吃苦耐劳,后来被渐江一家大型花卉公司聘用为销售部经理。在花卉公司工作期间,她不仅熟悉营销业务,年年超额完成销售任务,而且还熟悉了花卉苗木的栽培技艺。2015年回家过春节时,何妍洁向她父母提出不再外出打工了,她要在家乡创办属于自己的花卉苗木农场。当时,何妍洁的爸妈坚决不同意,认为一个女孩子,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还办么公司。但何研洁认准了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于是她说服了父母和家人,并还让全家人也投入到她的公司里来。通过近10年的奋斗,何研洁的花卉苗圃农场从小到大,从农村走向城镇,业务由生产花卉苗木到承包市镇绿化工程建设,公司固定资产也达到千万元以上。当调研组同志问何妍洁今后的打算时,她说:我们农场办得好,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帮扶,今后我要继续把农场办好,不辜负领导和乡邻门的期盼,为城乡绿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团风镇赤山桥村童桂林家庭农场,是2014年12月注册成立的,法定代表人童桂林,注册资本金20万元,是一个纯自主经营的家庭农场。

2015年1月,黄柏才、童桂林夫妇来到这荒坡旷湖,住的是一顶民政救灾布棚,走的是泥泞道路。九年来,他们勤扒苦做,辛勒劳作,精心管理,农场得到了逐步发展。农场现有家庭成员5人,聘请花卉技师1人,会计1人,贫困户农工12人。农场现承包面积960亩,其中坡地542亩,鱼池406亩,水田面积12亩。现有风景树木30000余棵,养羊370只,养鸡5200只,成鱼池206亩,鱼苗池40亩,垂钓池160亩。农场现有总价值2000万元,年纯收入160万元。

今年,农场将960亩承包土地,买断经营权21年,坚定了发展信心。于是开始经营转型,以花卉为主,兼养鱼、养羊、养鸡,开发垂钓、餐饮服务,多业并举。并对农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提档升级。一是投入800多万元,购进对节白蜡树、罗汉松、狗骨树、茶梅球、五角枫、合欢、美国紫薇等高档风景树种,各种风景树3万多株。二是进行鱼池改造,投入50多万元,新开鱼池50多亩,鱼池清淤170多亩。三是建设特色垂钓基地160亩,投放25一50斤以上的青鱼3万斤,白刁鱼2万斤,鳊鱼2万斤,花白鲢1.2万斤等垂钓鱼种,增强了垂钓趣味。四是新建扩建了办公用房,在原有600多平米用房基础上,投资15万元新建了7间,247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改善了农场办公条件和住宿生活条件,完善了配套设施,现在的童桂林家庭农场已成为了人们赞誉的“梦想农庄”,趋之若鹜。

几点启示:

上述几种模式,不过是团风县在实施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但极具典型意义。其经验和作法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1、牛车河的成功实践,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党委、政府规划引领,连片开发,整体推进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二是跨区域进行力量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是成功的根本保证。三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农旅、文旅高度融合发展之路是成功关键因素。

2、种植业和养殖业,历来是农业的主导产业。但是,要把它做成精品,做出特色,做大做强,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政府和部门要为其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敢于突破传统,提档升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要耐得住寂寞,走过山重水复,便是柳暗花明。

3、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无从谈起。党委、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优化发展模式,推进高质量发展。

4、乡村要振兴,领导是关键。要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特别是村级两委班子,重在选好领头人,要着力提高其发展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

团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黄冈市老区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