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驻村队员的7年帮扶路

——记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代畅。

2022/09/21  浏览量:     

进入9月,天气转凉,但依然干燥少雨。在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县陶家河乡陶家河村的猕猴桃基地里,经常能看到一位年轻人在观察猕猴桃生长情况,查看土壤是不是干了?要不要拧开喷灌开关,给园里补水?

这位个头不高,穿着朴素,面庞清秀的年轻人,就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驻陶家河村的帮扶工作队员代畅。他和他的工作队一道,驻村帮扶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县陶家河村,一呆就是7年。

从省城到大山旮旯,青春无悔

代畅出生于1993年8月,是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与大多数城市人相比,他家条件并不算好。20多年前,父母离异,家里就他和父亲相依为命,2013年时,父亲中风,瘫痪在床,家里只有请保姆照料。

2013年,在武汉铁路桥梁学校毕业后,代畅就进入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10月,代畅响应公司号召,主动报名请缨,要下乡驻村帮扶。

作为省直对点帮扶单位,公司为精准扶贫派出了4人的工作队,代畅有幸成为工作队的一员。从武英高速下来后,还要驱车30公里,才到达目的地陶家河村。那时,代畅只是感觉到窗外的风景很美,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没有了城市的喧嚣。

然而,在村里住下来几天后,他才真正了解到此行的困难有多大。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儿来说,到大山旮旯来生活工作,有诸多的不习惯,住在村民家中,饭菜简单,工作单调枯燥,没有夜生活,晚上躺在被窝里,他常常暗自流泪。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和入户走访后,所见所闻让他倍感责任有多重。陶家河村是全县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385户,1346人,而建档立卡困户则有182户,613人。“昔日陶家河,矛盾堆成坨,单位不愿住,干部绕道过,村里无发展,群众怨言多”这句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陶家河村的状况。

驻村期间,他和工作队一起,坚守“5天4夜”工作制。白天帮助贫困户和村集体解决实际问题,晚上还要逐户走访,掌握情况,落实政策。有点闲暇时间,就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坚定意志,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后来甚至爱上了这个小山村。

7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陶家河村的面貌每天在变,但不变的是他的初心,是对村民的挚爱。代畅累计走访群众千余次,用心帮扶,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从集团公司累计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支持陶家河村发展产业,如期实现村摘帽、户脱贫。

青春正是人生的最美好时光,代畅将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贫困山村。他驻村帮扶,丢下了瘫痪在床的父亲,甚至耽误了恋爱结婚。2020年,他通过工会举办的“脱贫脱单,百对新人集体婚礼”找到心仪的爱人,结婚成家。他用不一样的青春,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从贫困到美丽蝶变,使命担当

经过代畅和工作队7年帮扶,如今的陶家河村早已摆脱贫困,旧貌焕新颜,跨入乡村振兴新征程。

村内楼房林立,村庄整洁;高大的暗红色路灯妆扮在街道两边;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绿树红花,景色宜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像纽带连接着全村村民的心;秋日的陶家河,空气中弥漫着中药材的香味,全村主打中药材、林果产业品牌,中药材面积达到500亩,猕猴基地32.8亩,产业兴旺,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陶家河村的蝶变,凝聚了代畅和全体帮扶队员的心血。代畅和工作队,帮助陶家河村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高山反季节蔬菜、林果等产业,从一片猕猴桃基地里,可以看到用情、用心、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帮扶历程。

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陶家河村兴建起了32.8亩猕猴桃基地。按当初计划,种植的是红阳猕猴桃品种,这一品种档次高,市场价格高。但没想到的是,该品种十分娇惯,耐抗力低,水土不服,在遭遇2020年7、8月连续阴雨,2021年初的倒春寒后,受到致命打击,大部分植株枝梢死亡。

眼看着付出心血的产业要倒掉,代畅心如刀绞,跌倒并没有让他气馁,而是越战越勇。他相继请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湖北省猕猴桃协会会长、副会长等到基地把脉开方,出谋献策。

代畅陪专家们考察了徐朝阳的黄心猕猴桃园。该猕猴桃园坐落于交界处的安徽省岳西县古坊乡上坊村,已投产多年,适合当地水土,产量稳定。而陶家河村的气候环境、水土条件和徐朝阳果园相似。最后工作队请来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专家来村现场技术指导,从徐朝阳那里取来果枝,对所有猕猴桃进行高位嫁接,更换品种。

不仅如此,还对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原有的喷灌设施进行了更换,对沿河边气温低的一大半面积建造了塑料大棚。这样一来,基地抗倒春寒和抗旱能力大大提升。今年,基地采取控果措施,只保留20%挂果,确保果树打牢树形和营养基础。

据代畅介绍,今年的快要收获的果实已由集团公司包销。公司按照每公斤50元的价格销售,能有12万元收入,工作队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7年间,公司考虑到代畅的家庭情况,以及个人婚恋等大事,曾调他回公司,但代畅将机会留给了其他其他队员,自己则选择坚守留在陶家河村。

“立下愚公移山志,助力陶河新发展”。在代畅的笔记本扉页上,写有这样一句话。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代畅和他的团队,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山区人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移走贫困的大山,必将换来山青水秀的金银山。

(英山县老促会:徐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