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革命遗址遗迹工作的调查报告

2022/06/01  浏览量: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东临巴河,西毗举水,北依大崎山,南滨长江。分别与湖北省鄂州市,武汉市新州区,黄冈市黄州区、浠水县、罗田县、麻城市相邻。东西横宽约44 公里,南北纵长约38公里,版图面积83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90个行政村,2319个村民小组,人口37.29万。

团风名人文化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名人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层次之高、贡献之巨、影响之大,在全国县市一级实为罕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历史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团风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和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团风是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名人故里,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近现代名人,革命家、党的“一大”代表包惠僧,工人运动领袖林育英(张浩),青年运动领袖林育南,著名军事家林彪,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济学家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文学家秦兆阳,思想家殷海光,孙中山秘书、书法家张荆野等均诞生于团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方毅、刘西尧、张体学等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亲笔题写了:“英雄的土地,伟大的人民”。

为了落实国家和省、市老促会关于革命遗址遗迹调查工作的有关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团风县老促会积极行动起来,会同县相关职能部门,扎实推进革命遗址遗迹调查工作。我们在县文化和旅游局原有的37处革命遗址遗迹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广泛地调查,新发现革命遗址遗迹22处,共有革命遗址遗迹59处。我们对全部59处革命遗址遗迹的文字表述进行了系统修改和规范。其中省级7处,市级1处,县级35处,一般文物点16处,从而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文保单位及革命遗址遗迹的家底,圆满完成了我县革命遗址遗迹调查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团风遗址遗迹现状

团风县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主要分布在杜皮、回龙山和团风三个乡镇,其中:(1)黄冈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我县杜皮乡杜皮咀村,始建于1974年,198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杜皮烈士陵园安葬革命烈士遗骨286位,陵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碑高达20.4米,气势恢弘。1979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烈士纪念碑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陵园内还建有纪念馆,恢复了黄冈中心县委,鄂东抗日游击五大队,红军招待所等八处革命旧址。陵园纪念馆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设有3个大型展区,展出图片资料达300百多幅。由于陵园内革命史料丰富翔实,1998年被省政府确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教育范围辐射全省。(2)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位于团风镇举水大桥东侧,公园面积近万平方米。1949年5月,解放军四野15兵团156师解放团风后,在该处胜利渡江。纪念公园内纪念碑高达25.2米,底座“江”字造型,代表浩瀚长江,桅杆“1”代表百万雄师过大江,帆型“3”代表四野30万大军,该公园为纪念解放军在此胜利渡江而建。(3)共存社旧址,位于团风县回龙山镇八斗塆。1921年林育南、恽代英在此办学,取名“浚新学校”。同年夏,林育南、恽代英、林育英、李书渠等在这里召开由来自湖北、湖南、四川等省24名进步青年参加“共存社”成立大会。共存社旧址是清末建筑,1938年被日军烧毁,2017年重新修缮保护。团风县30多处遗址遗迹,每年接待客人量达到10多万人次。

从这次调查现状看,全县59处革命遗址遗迹,大多数因无经费来源,保护现状堪忧。除了林育南故居、林育英故居、李四光故居、方本仁庄园、徐会之故居、回龙山万年台、回龙山大庙(以上为省级)、八斗塆共存社(市级)、林彪故居、包惠僧故居、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及其所属文物点、孙家冲村原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及其周边的文物点、渡江战役纪念公园、解放团风烈士纪念碑、熊十力墓、张荆野墓、团风大庙(以上为县级)外,大多数文物点没有具体联系人,保护措施缺失,更没有布展条件。

二、调查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了省市老促会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把红色遗址遗迹普查工作纳入县老促会今年的主要工作抓落实,结合县政府出台的《团风县名人文化建设规划》、《团风县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将其融入县委县政府“六大片区”建设规划进行实施。我们用“规划未来,实干当前”的思路认真做好红色文物调查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工作任务。

(二)加强领导,合理部署

。今年以来,我们县老促会,在认真吃透省市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县域内红色遗址遗迹普查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

(三)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县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了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档案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老促会等部门和组织的协调会,部署红色遗址遗迹普查工作,如县文旅局迅速召开了乡镇文化站长会议,要求大家积极配合县乡老促会做好普查工作。县乡村振兴局、县档案馆指派专业能手具体负责联系这项工作。从而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专班负责,狠抓落实。

为了使红色遗址遗迹调查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从相关部门借调熟悉这方面工作的老同志具体配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大家踏遍了千山万水,吃遍了千辛万苦,对全部59个红色文物点进行了重新勘察,大部分红色文物点进行了重新拍照,表述文字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而又好又快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五)明确职责,强化管护。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即时向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出了改进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管护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遗址保护责任细化到相关部门、相关单位,明确到具体人员,确保有专人管护。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划区域对革命烈士遗址进行保护。在革命遗址保护区域,由镇、村安排专人,每逢重要时段和有较大团队举行祭扫活动时,提前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保障,提高服务质量。

三、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进一步创新各项修缮举措。

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建言献策,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切实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的挖掘、规划、修复、保护和利用工作。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再对每一处遗址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修缮和提档升级。

(二)加强宣传,进一步发掘利用红色资源。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开发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线路,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大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使革命遗址遗迹真正发挥“传承红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对历史事件和烈士事迹的挖掘,通过再现当年战斗场景、呈现烈士遗物、修复战斗遗址等方式进行开发,提高革命遗址遗迹的红色文化品位与档次。

(三)加强管护,强举措确保红色基因传承。

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和《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遗址遗迹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对不按规划进行盲目开发的“建设性破坏”行为,坚决予以惩处。我们坚信有省、市老促会和团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将更好地打造团风名人文化品牌,挖掘红色文化基因,推介红色文化资源,从而慰藉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团风县老促会 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