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老促会调研革命遗址遗迹

2021/05/06  浏览量:     

  在辛丑这个草长莺飞风景如画的春天里,笔者参加由湖北省黄冈市老促会组织的革命遗址遗迹大调研。这是该市老促会在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踏上乡村振兴关键节点时期,组织的一次令人关注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只做一件事,就是借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和当前全面开展党史大学习大教育良机,进一步摸清黄冈革命老区的红色家底,为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促进黄冈老区红色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在全市人民历经艰苦卓绝决战贫困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当人们告别难忘的庚子迎来全新的辛丑之春的时候,新春伊始的一个新的重大调研课题摆到了因革命老区而诞生而存在而自强不息自加压力的黄冈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同志们面前,带着市委重托前来主持市老促会全面工作的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熊长江同志,在全市老促会系统各县市区会长新年首次工作会议上,就大声疾呼:我们的老促会姓“红”,老促会的首要工作职责就是要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从黄冈老区实际出发,为老区人民服务,不辱使命,念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经,竭尽全力做好举红、传红、扬红工作!

  “黄冈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怎么搞?”

  市老促会的同志们在几次办公会上的热烈讨论中,认为黄冈乡村振兴一定要根据黄冈老区的实际进行,要扬长避短。大家在会上提出问题并自问自答:

  “黄冈最亮的金字招牌是什么?”

  “当然是大别山革命老区!”

  “黄冈最丰富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什么?”

  “当然是红色资源!"

  “那么,毫无疑问,黄冈的乡村振兴一定要与丰富的红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黄冈10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这个“全域革命老区”的称号,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

  这里,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山水水都浸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红山红水,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从这里走出了5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红十五军等。

  地处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陶家河,是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徐海东将军当年就是在陶家河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到达陕北,与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会师的,是当时最先到达陕北的四大红军主力之一!

  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黄麻起义!

  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就来自这块红色土地!

  这里还是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以及共和国200多位将帅的家乡。

  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就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

  这里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有名有姓血染沙场载入革命史册的革命先烈就有40多万人!

  这里的山山水水遍布着红色遗址遗迹!

  这里的每一个县市,乃至许多村许多湾许多寨,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都有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和说不尽讲不完的革命故事!

  助力黄冈革命老区开展乡村振兴,老促会念“红”经从哪里开始?切入点和突破口又在何方?

  革命战争年代,黄冈老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黄冈的最大优势。黄冈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唱响和高扬红色主旋律,在乡村振兴中扬红融红传红用红,红是老区乡村振兴之神之魂,是黄冈的本色,也是黄冈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最显著特征!

  红色资源实乃黄冈之根,之本,之魂!

  黄冈市老促会会长办公会果断决定:老促会助力全市红色乡村振兴,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就从进一步摸清黄冈革命老区的红色家底开始!

  4月中旬,一份详细的以全市革命遗址遗迹修复、保护、利用为主题的红色资源大调研方案火热出台,紧接着大调研通知传到了各县市区老促会,市老促会精心设计制作的相关统计表格也很快传到了各县市区。

  下面各县市区老促会接到市老促会革命遗址遗迹大调研的通知和相关统计表格后,迅速向县市区委及政府领导汇报,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落实,一起全力配合做好这次调研工作。

  连日绵绵细密的雨雾轻丝把崇山峻岭洗刷得一尘不染,大别山的山山水水分外清新秀丽;久雨初晴春阳下的千山万壑更加郁郁葱葱,气象万千;一片片怒放的山花,一声声婉啭的莺啼,大山深处一处处掩隐在白云绿林深处的白壁青瓦马头墙村居,还有那仿佛舍不得散去的缕缕透着安祥的炊烟,似乎告诉着从山外走来的你我:如今的大别山里人家拥有着怎样幸福的生活,过着怎样一种令人羡慕的美好日子!

  那些庄严肃立在大山深处一座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一处处革命烈士陵园,还有静卧在青山里那数也数不清的无名革命烈士墓,在提醒来到大别山的你我,昨天那些血雨腥风、战火硝烟并未远去;这里的一切在告诉前来休闲旅游度假的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来之不易!

  调研组的同志不是来观光的,他们是来寻“根”的!

  面对大好河山,沐着幸福的阳光,踏着先烈的足迹,调研人员走进了大别山黄冈老区70多年前的黑暗,走进了大别山黄冈公元一九四九年以前那些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日子,他们想起了在那些血与火的残酷岁月里战斗在大别山里的共产党人,以及与共产党生死与共、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老区人民,还有那些发生在这块土地上彪炳在千秋中国革命史册上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想起那些战斗在这块土地上的可歌可泣、为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解放独立和人民美好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以及前仆后继的黄冈老区人民,那些为新中国诞生付出宝贵生命而没有享受到今天半秒幸福生活的数十万黄冈英雄儿女……

  他们!

  还有她们!

  在这块土地上,沐浴着今天幸福的阳光,走进党史革命史上许多当年黄冈的“第一”,走进无数的充满烈士鲜血的当年的历史现场,走过数不胜数的无名革命烈士墓,越往深处大家的脚步越发沉重,有时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人间四月,绿满天涯;久雨初晴,春阳含笑,清水池塘,处处蛙声。

  黄麻起义鄂豫皖纪念馆

  渡江纪念广场

  红四方面军诞生地

  乘马会馆

  十五军成立纪念碑

  黄冈市老促会由副会长夏春明、夏剑平带领的两个调研组,一南一北,分头向大别山沿江县市和大别山腹地县市进发,走进黄冈浩如星海的革命遗址遗迹之中……

  4月15日上午,夏剑平副会长、童武红副秘书长便和黄州区老促会的领导直奔他们此行第一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故居。

  在黄州区调研

  陈潭秋故居就在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四组一处堆青滴翠、春水溢满池塘的秀丽湾子里。他被国民党杀害、离开他矢志追求的伟大革命事业、离开他当初闹革命成立党在鄂东最早的“黄冈马列主义研究小组”的可爱家乡将近一个世纪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惊天动地的革命事迹依然长留在家乡人心间。

  他壮烈牺牲在黎明前那段最黑暗的时光,他虽然没有看到他为之毕生奋斗的新中国的诞生和与他患难与共的人民一起共庆胜利、共享幸福的生活,但他的精神和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高尚气节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家乡人民为了永世不忘家乡这位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对他的故居进行了无微不至的修复保护。修复后的陈潭秋故居有五间,进深三间,呈长方形,座北朝南,为一进两重院落式民居,砖木结构,整体建筑端庄古朴。旧居修旧如旧,当年风物犹存。以旧居为中心形成了包括陈策楼楼址、陈潭秋铜像和园区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各地每年前来祭拜和接受红色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黄冈地方党史记载,五四运动爆发后,黄州和鄂东各县在武汉读书的学生,在陈潭秋、恽代英、林育南等的领导下,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的“利群书社”,1920年夏,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随后,陈潭秋和林育南等回到家乡陈策楼,以聚星小学为阵地成立了鄂东第一个“马列主义研究小组”,聚星小学成为鄂东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策源地。

  重建聚星小学这一鄂东传播马列主义策源地已成为家乡人民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行动,区老促会已经在着力助推这一告慰烈士在天之灵的红色革命遗址的重建。

  在陈潭秋的影响下,共产党人陈防武、陈耀华等首先在陈策楼秘密成立农协,同年冬,中共黄冈临时县委在陈策楼村成立,地址就在陈潭秋故居北端。

  以陈潭秋故居为核心的红色的集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文化高地正在形成之中,黄州区老促会协同有关方面正全力助推这一重大红色工程的实施。

  人们都说从大别山发源流入长江的巴水河是一条红色的河,神奇的河,一河两岸,风起云涌,英雄际会,革命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与黄州共享一河天资水韵的团风同样出红色革命巨星。林育南、林育英等都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这里和黄州一样,也出过一个彪柄中国革命史册的人物一一党的一大代表包惠僧。

  党的一大代表包惠僧的故居,位于团风县但店镇拱桥铺村那个叫杜庙的湾子。包惠僧和陈潭秋一个在巴水上游,一个在巴水中游,从下游溯流而上,都属巴水左岸,地地道道的同饮一河水。
 

  在团风县调研

  据党史资料记载,两位一大代表的故居都是始建于清末。包惠僧故居背靠一条山岗,前面是上、下巴水河交会处的一片冲击小平原,土地肥沃,其故居座西向东偏北,一进两重,并排四间,中有天井,前后两厅,侧有厢房,土木结构。门前两口水塘相连,一棵大香樟耸立在塘边,如同一柄巨大的绿色华盖,遮住了半边塘,给人带来荫凉。包惠僧投身革命后,故居由其兄长及子侄居住,后拆毁。现在的故居是前些年按原貌修复的。

  大别山下,长江之滨,一条巴水,竟然滋养了两位党的一大代表,何其壮哉,何其伟哉!

  革命先贤、红色巨星已去,但其光辉像灯塔一样照耀着今天的人们砥砺前行!

  除了包惠僧故居,大山深处的团风县杜皮乡烈士陵园,还有当年的红军招待所,以及高耸在历史悠久的县城团风镇一侧江边的渡江战役纪念碑,都给前往调研的市老促会的同志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象!

  红安是两任国家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的家乡,也是灿若群星的共和国开国将军的故乡,享有“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盛誉。

  在红安县调研

  走在这个洒满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上,那首流传广泛的“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革命歌谣就在前来调研的每个人的耳边响起,她是当年这块土地上血与火的红色历史见证。

  人们熟知的一部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观众中引起震撼的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只是优秀的红安儿女在那个年代为革命和为今天人们幸福生活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缩影和片断……

  这里是红色的海洋,红色印记,革命故事,浩如烟海,哪怕是到过这里数十、上百遍的人,只要一踏上红安的土地,进入红安的山水,都会肃然起敬!

  党没有忘记红安老区,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为中国革命为今天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

  巍巍纪念碑下,壮观的革命烈士陵园,数万革命烈士安眠在苍松翠柏之中,他们面对今天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壮丽河山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含笑九泉!

  今天的红安人民,红安各级领导,今天的红安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他们不忘初心,无愧于长眼地下的革命先烈,无愧铁血红安!

  红安革命遗址遗迹在他们手里修复得好,保护得好,利用也走在了前面。

  在董必武纪念馆,在李先念故居,在七里坪长胜街,在洞洼红色交通驿站,在革命烈士陵园,人们看到了今天红安各级党委、政府,看到了县老促会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修复保护利用的深情和力度!

  县老促会以王旺松为首的老促会一班人,多年来不顾年迈体弱,为助推革命遗址遗迹修复保护利用奔波不止,呼号不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红安61位将军故居修复工作上,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付出了辛勤汗水,做了大量工作!

  这一巨大红色工程即将告成,众多将军故里已经开始连成一条特色鲜明、气势恢宏的红色旅游线,这条红旅线为独特的红安大红旅特上添特,锦上添花!

  老促会因老区而诞生,这就是初心,这就是使命!

  与红安阡陌相连,山水相依的麻城市,是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县市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享有重要地位。麻城是红四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八军的发源、组建、诞生地,是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七军、第十一军、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新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活动区域。

  在麻城市调研

  在战争年代,麻城有76000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其中有7260多名红军参加长征。建国后登记的在册烈士有12538名。

  麻城走出了以王树声大将、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上将为代表的一大批开国将军!

  乘马岗乡是中国著名的“将军乡”!

  乘马岗会馆是鄂豫皖最早的革命摇篮和毛泽东早期武装斗争的实践地。

  麻城这块在鄂东各县市中版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是被鲜血染红的土地,革命遗址遗迹多若繁星。

  像红安一样,麻城也是大别山老区革命遗址遗迹最密集的地方,素有“红色资源富矿”之称!

  无论是怀着虔敬之心到乘马岗会馆,回望这里当年曾经发生的革命风云际会,还是怀着满腔崇敬之情到麻城烈士陵园瞻仰那些有名和无名的革命先烈,乃至怀着满心敬意到王树声、王宏坤的故居,听将军戎马一生的革命故事,参与调研的人员都有一种共同感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革命先辈、先烈不易,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不忘革命历史,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克尽职守,努力奋斗!

  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下,崇山峻岭之中流出一条河,人称义水,她是巴水从大别山万山丛中奔腾而出的一抹支流。饱受大别山山水灵气滋养润育的风景秀丽的罗田县城凤山就依偎在群山之下义水奔出大山的一段河湾上。

  罗田是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茯苓和天麻之乡,同时也是一方红色山水。

  在罗田县调研

  这里通往大别山主峰途中有一个胜利镇。

  可别小看这个隐匿在大山深处的山镇,她曾是国民党罗田县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国共两党当年激烈争夺地方,老人们一提起胜利,称那里是我党与国民党在大别山展开拉锯战最为激烈的地方。

  胜利原名不叫胜利,叫屯兵铺,亦名滕家堡。由名字就可以知道此地重要性非同一般。她是整个罗田革命的策源地,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名头非常响。胜利是中共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1927年5月,共产党员夏登阶、肖锦云等12名革命者在这里惨遭敌人屠杀。1929年5月初,红十一军军长吴光浩率十余人赴豫商南,在这里被敌人重重包围,全部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罗田工委书记廖汝怀、滕家堡区区长曹剑影等数十人在此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我党在这里牺牲的在册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00多人。一个小小滕家堡,浸染着无数烈士的鲜血,可以毫夸张地说,小小滕家堡到处都是革命者的血和泪,她的鲜血的土地上记满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滔天罪行,是罗田革命发展史的集大成。

  如今,这里的胜利老街、滕家堡革命烈士纪念碑、胜利烈士陵园、熊家山革命烈士墓、曹剑影烈士墓、金凤楼、铜锣关等地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10县市,县县市市都有一部各不相同的令人回肠荡气、壮怀激烈、过目难忘的血迹斑斑的革命史诗,英雄史诗!

  4月13日,市老促会副会长、秘书长夏春明一行来到吴头楚尾、与江西九江一江之隔的黄梅县。

  在黄梅县调研

  谁能想到,如今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人们已过上小康生活的柳林,是一块当年革命的仁人志士、共产党人血流成河的地方。

  这里是鄂皖两省交界地,与江西井冈山一江之隔,也是当年红十五军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黄梅最早的党支部也诞生在这里。柳林是国民党反动派重点围剿的地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柳林河谷就屠杀共产党人近千人,最多的一次杀害了72位共产党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柳林河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刽子手杀红了眼,锋利的刀刃砍卷了口,刽子手杀人手膀子都杀脱了节。他们杀了革命的老子,连烈士的儿子也不放过。他们穷凶极恶,惨绝人寰,凶残地嚎叫:“斩草除根!老子杀了,儿子不杀,他们长大了还要革命!”

  柳林方圆几十里,白色恐怖,几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成了无人区。但这里的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放弃过革命斗争,他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直至最后取得革命胜利!

  在大山深处碧波轻扬的黄梅永安水库旁边的革命洞前,市、县两级老促会调研组的同志和前来凭吊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的人们,听着一位老人诉说当年20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惨遭敌人大屠杀的惨景,心情异常沉重,大家情不自禁地低头久久默哀!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

  在大河镇吴祥村,由徐向前元帅和何长工题写碑名的红十五军纪念碑,高高耸立在苍松翠柏环生的牛头山上。

  黄梅县委、县政府依山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将有名的和无名的700多名散落在全县各地的革命烈士迁移到了陵园,墓碑一层层环山围绕纪念碑而建,先烈们安然地长眠在红十五军纪念碑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天上午风和日丽,抬着花篮前来祭奠先烈的人们摩肩接踵。

  黄梅牛头山红十五军纪念碑和烈士陵园修缮和保护利用得如此之好,把如此之多的革命先烈遗骸集聚在一起,使他们魂有所归,而且墓地有专人管理,环境如此清雅整洁,让前来祭奠的人们欣慰不已。

  笔者30年前曾经专程来此拜谒过红十五军纪念碑,那时的纪念碑孤零零地在此昂首向天,碑身年久失修,字迹模糊不清,周边杂草丛生,当时看到这般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有难以言说的伤感。

  昔日红色革命纪念地,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了鄂赣皖三省交界处有名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特别是自今年初迎接建党百年华诞开展党史教育以来,3省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凭吊,接受洗礼。讲解员说,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前来祭奠的人和车都让不开路。

  为修复纪念碑和建设这座烈士陵园,黄梅县两次共投入了1千多万元。调研组一行对黄梅此举感慨赞叹不已。

  紧接着,调研组来到坐落在湖光潋滟、春色宜人的太白湖畔的革命烈士宛希先和宛希俨烈士陵园。

  宛希先和宛希俨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宛希先在井冈山时期就和毛泽东在一起,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国民党反动派对宛希先和宛希俨恨之入骨。他们鞠躬尽瘁,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解放后,党和政府在他们的家乡黄梅宛家大屋建起了烈士陵园,陵园对面还建了以宛希先、宛希俨命名的红色文化广场。

  为了管好用好这处红色教育之地,当地政府专门设立了陵园管理单位,配备了专职讲解人员。

  调研组在黄梅革命遗址遗迹所到之处,欣喜地看到,从牛头山红十五军纪念地、以及牛头山革命烈士陵园,到永安水库边大山深处的革命洞;从柳林河畔柳新屋村我党最早成立的鄂皖赣边区中心县委旧址,到太白湖畔宛家大屋的宛希先、宛希俨烈士陵园和红色文化广场,烈士的革命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让人感到震撼,摧人泪下。

  面对这些修缮、保护、建设和利用得非常好的红色遗迹遗址,大家一方面深切感受到黄梅对“两遗”的高度重视,感慨黄梅的工作抓得实,做得好;另一方面,深感这方面的工作无论做得怎么好,做得怎样出色,都不过分,比起先烈们,比起革命老区当年为革命为新中国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所做的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都显得微不足道,都不能回报其万分之一!

  一位退休老领导深情地说:当年的革命先烈,革命先驱太了不起,当年的老区和老区人民太不简单!我们今天无论付出多少都很渺小,不值一谈!

  沿着宽阔舒适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告别红色资源丰富的鄂东东大门黄梅县,调研组一行百里驱车直奔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首战大捷之地蕲春县高山铺地区。

  在蕲春县调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强盗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历给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正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的和平愿望和呼声,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人民陷入内战的深重苦难之中。1947年8月,按照中央决定,刘邓大军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直逼国民党反动统治老巢南京,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惊慌失措的国民党调集精锐部队进行围追堵截。1947年10月,刘邓大军诱敌深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高山铺战役,歼灭敌精锐17000多人,取得了千里跃进大别山首战大捷。该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后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的胜利使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有力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高山铺战役对苦难的中国迈向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蕲春老区人民表现出了空前的支前热情,他们顶着炮火硝烟,舍生忘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高山铺战役支前工作的壮歌,为高山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和牺牲。

  调研人员深入高山铺地区的崇山峻岭,缅怀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年战场的战火硝烟早已逝去,处处青山绿水,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绿树翠竹中掩映的座座农家红砖碧瓦小康楼,代替了昔日破败不堪残垣断壁,蕲春老区人民没有忘记当年那些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长眠地下的英烈们。

  在高山铺主战场一处苍松翠柏环绕的高山铺战役革命烈士墓前,人们停下了脚步。这处坟陵下长眠着当年刘邓大军独立旅的政治部主任旷铁。照常规,旷铁作为政治部主任一般不会亲自到前线,但他却上了前线,由此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

  旷铁是高山铺战役中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

  由于当年战情紧急,加上条件所限,他被安葬在山里小路边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年长日久,日晒雨淋,墓地杂草丛生。旷铁是河南人。前几年,蕲春一位老共产党员、地方革命史专家进山“寻红”,发现了旷铁将军墓孤独寂寞地躺在路旁,坟头长满了荒草,痛心疾首,忍不住泪水纵横,他迅速向县有关领导反映,引起了高度重视,蕲春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建了旷铁烈士墓。

  如今,老专家陪同市老促会调研组深入高山铺战役旧址,站在旷将军墓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他说,将军等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成立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壮烈牺牲,我们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却没有享受一天,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经普查,蕲春仍有数千名革命烈士的遗骨因当年残酷战争等原因分散在各地,我们要建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把他们集中在陵园里,使其英灵早日归来。他们是共和国和今天的每一个共和国公民最不能忘记的人。

  前不久,黄冈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赵少莲和老专家来到高山铺旷铁烈士墓前,祭奠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革命烈士。赵少莲在烈士墓前听说了烈士牺牲的惨烈过程,深深鞠躬,并流着眼泪叮嘱随行的有关同志:“我们一定要建大别山鄂豫皖革命烈士主题公园,把分散在全县各地的先烈都请回来,集中在一起,教育我们和我们的后人!”

  据悉,蕲春县老促会正全力助推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县“天”字号红色工程的调研立项工作。

  蕲春不仅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和全国著名教授县,同时也是一块红色士地,在大革命时期就涌现出了在当时向黑暗的中国发出振聋发聩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呼声的詹大悲等一批革命先贤和革命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其革命的遗址遗迹,蕲春人如数家珍。

  在士地革命时期曾经以农民运动蜚声国内外的武穴市,地处长江中游,是直通武汉的水上大动脉。这里的田家镇江段奇险天成,江流湍急,一夫当关,万夫莫及,一船横江,万船莫开,历来系兵家必争必夺之地。抗日战争,这里曾一度成为中国军队保卫大武汉的铁锁铜关。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在这里,当年的红色渡口遗址至今犹存。

  无数革命英烈的鲜血染红了大江,染红了这里的土地。

  调研组一行驱车穿过暮色中沿江路上的重重春雾,来到田家镇红色渡口遗址。车灯之中的红色渡口纪念碑巍然耸立在春夜和习的江风中,浓浓夜雾遮盖不住一江两岸辉煌的灯火,两岸隐逸在夜雾中的青山和城市轮廓依稀可见,昔日征战地田家镇已成为繁荣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沿江两岸已成为造福人民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经济大走廊,岸边的红色渡口铭刻着永远抹拭不去的当年的那些炽烈的红色记忆,奔流不息的江水仿佛仍然在滔滔不绝不知疲倦地向过往的船只和人们述说着这里当年发生的那一幕幕提醒人们不应忘怀的红色故事……

  这天上午,大别山深处春日的朝露还亮晶晶地滚动在那些青翠欲滴的鲜嫩的草叶上,市调研组的同志,翻山越岭,进入紧邻蕲春县高山铺的武穴市梅川镇。

  在武穴市调研

  顺着一个豁口深入一条深且狭长的山谷之中,但见两面青山连绵相对,其间大山小峦错落起伏,连绵不断,独特的山川谷地环境构成了这里奇巧天成的一条深不可测的长蛇形口袋。这个叫做困龙井的地方,曾令中外敌人闻之胆寒。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了武汉保卫战前沿的天然屏障。凶残的日寇为了打通安微到武汉的通道,这里成了必经的瓶颈。中国军队血战困龙井,战争惨烈空前,日寇尸横遍野,困龙井成了无数日寇的葬身之地。中国军队在困龙井战役中牺牲了两万多人。困龙井往前纵深就是举世闻名的高山铺。当年刘邓大军就是从这里诱敌深入,把气焰嚣张的国民党近两万精锐之师引入了这条天然“口袋”,一举全歼,取得了高山铺战役的胜利。

  今日困龙井,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如此之美;困龙山上青松翠柏与高耸山峦上的抗日纪念碑从山边古田水库一侧倒映在碧波涟漪层叠的水面上,如诗如画,烈士鲜血浸染的山水如此多娇。

  “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这些革命英烈,怎么纪念他们都不为过!”

  站在宽宽的古田水库大坝上,放眼坝下山谷之中生机勃勃的困龙井革命老区,调研组的同志无不感慨万千!

  完成对武穴市革命遗址遗迹的考察,调研人员回头直奔闻一多的故乡浠水县。

  在浠水县调研

  在县老促会,调研人员与县委领导同志和各相关部门的同志座谈了浠水革命遗址遗迹修复保护利用情况。

  我党在浠水的革命活动,其暴风骤雨主要汇集在北部山区的团陂和三角山、以及洗马畈地区。在此之前,调研组有关成员曾考察过这些地方的革命遗址造迹,聆听了发生在这方热土上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这天下午,调研组成员来到闻一多烈士纪念馆,观看了烈士生平事迹的展览,以及文物保护和利用情况。

  闻一多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是民主革命先驱,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反对内战,积极拥护我党和平建国主张,1946年4月15日在昆明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遇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国内学界掀起了反蒋浪潮。毛泽东奋笔疾书:“我们要写闻一多!”

  党中央历任总书记都对这位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爱国诗人给予高度评价。他被评为中国百名杰出爱国主义者。两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江泽民为他亲笔题词,江泽民总书记为闻一多纪念舘题写了馆名。

  闻一多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深负影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每年前来拜谒和接受红色传统教育的全国各地干部学生有20多万人。

  调研组来到该馆时,讲解员已接待了外地好几个受教团体。

  前不久,该县又投入120多万元进行了翻修,修缮一新的闻一多纪念馆在春日艳阳下格外庄重醒目。

  鉴于浠水百万人口大县、分散在全县的革命英烈较多,县里正筹划建设浠水革命烈士陵园!

  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县陶家河,是镶嵌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颗明珠,更是一方份量很重地位十分显赫的红色土地。在这里诞生成长壮大的红二十五军,从这里出发长征,是率先进入陕北的红军主力之一。在陶家河红色纪念舘里还展陈着当年中央主力红军达到陕北毛泽东向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军长的亲笔借据影印件。一张借条成就一段佳话,见证了当年红军主力会师陕北同舟共济的革命深情。

  在英山县调研

  仿佛从大别山主峰奔腾而至的一条叫做牛背脊的山脉,横亘在陶家河畔,在春日云雾深处显得古老神秘而又充满男儿的青春血性。红军曾利用牛背脊得天独厚的地形,痛击前来围剿的国民党顽军;当年鲜血淋漓、尸横遍地的山上山下,如今青山处处,先烈们留给后人的是数不胜数的红色记忆和不可估量的巨大红色精神财富。今天的后生说,在牛背脊一锄头挖下去,就可以挖出地下当年的弹壳弹片!

  英山人以陶家河为荣耀和骄傲,经过8年脱贫攻坚,现如今的陶家河不仅山青水秀,名贵中药材更是漫山遍野,红色绿色成为老根据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

  夏春明、夏剑平带着调研组兵分两路,且看且听且行,他们高兴地看到所到的县市区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高潮正起,一场场活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有声;调研组成员沿途更是如沐春雨,如坐春风深受教育。大家深感黄冈大别山红色、绿色交响曲前奏已经奏响,红色乡村振兴的大幕正在拉开!

  经过这次调研,调研人员更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和国是从革命老区走来的”;“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等论述高屋建瓴,千真万确,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里!

  “忘记革命老区就是背叛!”

  修复保护老区革命遗址遗迹,就是不忘共和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就是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利用红色遗址遗迹,就是要教育当代,励志后代,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把老区发展好,建设好,使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此告慰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

  对于革命遗址遗迹如何进一步修复保护和利用好?调查组经过实地考察和广泛座谈,形成了如下共识:

  一是要有大视角。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提高认识,大视角看待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充分认识到修复好保护好和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心民心所向,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黄冈老区各级党政领导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它是老区的大事,也是共和国的大事。

  站在新时代汹涌澎湃的历史潮头上,参加这次调研的老同志们抚今追昔,想起牺牲的革命先烈,面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感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葆红色江山不变颜色,怎么样来修复好保护好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都应该!

  因为革命遗址遗迹是最宝贵的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巨大载体,是党和军队的“根”。是国家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必须用大视角来看待这一具有深远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二是要有大规划。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新时代新阶段的高度,在调研普查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格局对整个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修复保护利用进行大的规划,再也不能等,必须从大处着眼,采取大规划引领,替革命历史负责,对革命先烈尽心尽情,做到无愧于革命先烈无愧于老区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我们的伟大时代!

  三要有大手笔。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新时代新阶段的高度,对革命遗址遗迹大手笔开展修复保护利用,使之与红色乡村振兴融合,与绿色产业发展融合,与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融合,总之,把“两遗”资源用足用活,重塑黄冈红色形象,使整个老区成为红色精神的弘扬之地,红色基因的传承之地,红色产业的发展之地,红色乡村振兴之地!

  四要有大投入。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新时代新阶段的高度,对革命遗址遗迹舍得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文物工作会议上,专门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修复保护利用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其中对革命遗址遗迹修复保护利用有专门的条款、政策。所谓大投入,除了资金投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领导投入。革命老区的春天来了,如果错过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最佳发展机遇,上对不起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上记对老区及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对不起长眠在老区地下的革命先烈。

  修复好保护好利用好革命老区遗址遗物,上合党心,下合民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与老区振兴发展息息相关,“两遗”修复保护利用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了老区领导政治意识、政治敏感的强弱、以及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的高低。

  各级老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主职必高度重视,应该拿出主要精力抓好这件大事。

  调研组经过深入调研还认为,当前修复好保护好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应坚持以下四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

  二是部门参与;

  三是社会参与;

  四是老促会助推。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长效分级管理机制。

  “谷雨要雨”,谷雨时节,天时地利人和的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真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谷雨这天绵绵细雨飘飘洒洒下了一天一夜,山川绿如墨,春水碧如蓝。但老区人说,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习总书记对革命区老区的一系列深切关怀和重要讲话就是老区的“及时雨”!《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也是中央下给革命老区的“及时雨”!

  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行动,740万黄冈老区人民在行动,他们正朝着红色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的总目标集结,新的嘹亮激越的进军号声声在大別山黄冈老区千山万水间回荡!

  整个黄冈市老促会系统同样在行动,老促会的同志们紧紧围绕红色乡村振兴这个中心,协同有关部门完成黄冈革命老区红色遗址遗迹大调研任务后,一份份调研报告飞向各级红色乡村振兴指挥部指挥长的案头!

  血沃青山花烂漫,红凝大地发春华。

  大别山黄冈老区后红色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

  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乡村振兴发展正当时!

  (湖北省黄冈市老促会  胡国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