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不休 关于黄冈建设大别山试验区的调查报告

2013/07/19  浏览量:   作者:湖北日报报道组  

  大别山,英雄的山,奋进的山。

  2011年2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省委书记李鸿忠期望:“以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为目标,把试验区建成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省长王国生寄语:“传承‘大别’文化,以大别于以往责任、大别于过去力度、大别于之前措施,保障试验区建设取得成功。”

  2012年4月17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黄冈11个县市区全域纳入大别山试验区。“以‘四个大别山’为旗帜,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奋发跨越,这就是740万老区人民的‘黄冈梦’。”市委书记刘雪荣说。

  7月初,本报报道组走进黄冈,近距离感受老区干部群众不胜不休的精神状态,领略试验区建设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

  工业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怎样补齐短板?

  ——抓主体,服务企业;抓园区,打造平台;抓项目,培育龙头。

  “与自己比,从无到有,成就可圈可点;放到全省,说不出口,拿不出手。”市经信委副主任欧文志说。

  数据显示,2012年,黄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46亿元。5年时间增长5.9倍,速度不能说不快!“可块头很小,在全省13个地级市里排第10位;工业化率很低,仅有30%,比全省平均水平45%低15个百分点。”市发改委主任潘咏华说。“我们才刚刚跨入工业化门槛。”市委全会认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工业是黄冈主攻方向,必须排在第一位。”

  如何突破?作为后发地区,不简单照搬、模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黄冈选择从市场主体抓起——“挖窝子,栽苗子”。

  全市形成共识共创好环境,苗子茁壮成长。“今年,规模以上企业将突破1000家。精心施肥浇水,好苗子长成参天大树,黄冈就拥有了一片工业森林。”年初,黄冈历史上首次召开“千企大会”,优化企业融资、用工、人才等服务的一揽子政策出台。“千家企业老总坐会场中间,市县领导分坐两边。”说起参会情景,辉创重工董事长戴辉仍很激动:“含金量极高的扶持政策,让我们对做大做强企业充满信心。”

  武穴恒龙塑业董事长范国龙感受深刻:“现在是企业动嘴,干部跑腿。”在当地,政府组织了107个保姆服务团零距离为企业服务。

  黄冈企业成长工程全面发力。目前稳健集团、伊利乳业等24家企业正在开展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祥云集团、五瑞生物、马勒三环等企业借力科技创新、技改扩产;李时珍科技、华丽食品、天丰粮油等9家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多元多层次融资……

  刘雪荣说,“要有时不我待的觉悟,舍我其谁的气概,摩拳擦掌的决心,开拓创新的智慧,推进老区新型工业化。”

  “我们积极谋划建设大园区。多大为宜?我们不与宜昌、襄阳比,立足实际,将市区工业园扩展至50平方公里,同时要求有条件县市新增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市长陈安丽说。

  记者走访麻城黄金桥开发区,只见机车轰鸣,一派火热。开发区纪委书记张鹏介绍,“开发区今年要扩张13平方公里;长远规划,要扩至90平方公里。”

  在红安觅儿寺镇,昔日丘陵、水塘遍布的田野上,已崛起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一年新增厂房面积80万平方米,是过去60年总和。”红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熊厚琼自豪地介绍。

  数据显示,黄冈累计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7个,园区面积拓展到110平方公里。“为优势产业建立‘上下游’链条,今年我们实现了从单一项目招商到产业链招商的转变。”市招商局局长段汉国说,以农副产品、医药化工、商贸流通、文化旅游、食品饮料、光电信息、汽车配件、纺织服装、船舶港行、装备制造等十大优势产业为重点,黄冈组建了10个产业招商分局。

  分管招商工作的副市长詹旺民说,“重点推进100个在建项目,确保今年实现投资400亿元以上。同时,谋划100个拟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

  7月3日15时,报道组一行来到黄冈化工产业园,参观昆仑能源黄冈公司的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冒着酷暑安装巨型压缩机。 项目经理李文成介绍,两个月后,这个投资25亿元的项目将竣工试产,年销售将达55亿元,实现利税近5亿元。一年前,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还是一片刚刚拆迁完的空地。

  数据显示,黄冈今年在建项目达931个,其中亿元项目 231个,同比增长131%。

  老区人民,正在红土地上书写工业新传奇。

  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路在何方?

  ——主城区与县市镇齐头并进。

  2012年,黄冈城镇化率39.4%,比全省平均水平53.5%低14个百分点。差距很大!

  “城镇化率低,既是差距,更是巨大发展空间。”黄冈市住建委主任黄强胤说。

  黄强胤介绍,到2015年,黄冈城镇化率要达到45%,建成一个大城市(黄冈市),城区人口达到60万;建成2个中等规模、7个小规模城市;建设4个镇级市、10个旅游名镇、30个绿色生态镇。

  陈安丽说,黄冈将分三个层次实现这一目标。

  市区对接大武汉,建设新黄冈。站在地形沙盘前,可见黄冈全域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市区在扇柄上,11个县市区呈扇形展开。目前主市区人口仅30多万,相对全市740多万人口来说,仍是“小马拉大车”。

  “提高市区首位度,摆脱‘不中不重’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跨河发展,东扩北进。”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新佳说。

  他介绍,未来10年,黄冈将在长河以东、黄鄂高速以南、江北路以西和南湖路以北的区域,建设63平方公里滨湖新城,即“城东新区”;实现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空间转换,黄冈按100万人口标准配置新城空间。

  平地起新城,仅基础设施建设,黄冈初期就需要投入156亿元,钱从哪来?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张新佳介绍,“我们组建了城东新区投资公司,去年融资24亿元,‘五路两桥’基础设施全面启动;今年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争取再融资30亿元。”

  新城建设征地拆迁任务繁重,如何取得群众理解支持?“保障群众权益优先,让群众共享城东新区开发成果。”在市政府强力推进下,新区规划建设了4个还建小区,配全商业设施,还建居民除人均获得40平方米的住房外,还可免费获得10平方米商业店铺。

  踏访城东新区,记者在黄州区路口镇花园还建小区施工现场遇到农民刘永波,今年以来,每星期他都要来转转,看看施工进度。未来刘永波的家就在这里。他对即将到来的城市生活充满期待,“市里的目标是让我们一步到小康,我就盼着这一天早到。”

  11个县市区也在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增加10平方公里新城区、10平方公里工业新区,我们启动了‘城西新城’建设。”英山县委书记陈武斌说,“城西新城”连接武英高速与英山城区,规划面积5.52平方公里,是一个集温泉休闲度假、商贸、行政、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城。

  红安南部新城、麻城“两河四岸”工程、罗田南城新区、黄梅滨河新区、武穴新城……都在火热规划建设中。

  “我们镇村规划编制率达94.5%和69.3%,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市主城区、重点镇村为重点的城镇化格局,正在快速形成。”黄冈市农办主任朱伯儒说。

  黄冈市委巡视员张永斌说,“我们集镇建设不搞‘空城计’,坚持‘一镇一品’,每个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主攻一个特色产业,如七里坪镇的红色旅游、九资河镇的生态旅游、五祖镇的禅宗文化、白果镇的石材产业等。”

  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刚刚1:1,农业大市如何变农业强市?

  ——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品牌战略打造农业。

  “我们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三分之二,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特殊市情决定黄冈跨越发展的基础在农业,根基在农村。”陈安丽说。

  市农业局局长吴恒斌介绍,“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以农产品加工为例,我们农产品加工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刚刚1:1,全省平均水平是2:1,增长空间很大。”他说,茶叶大县英山的尴尬可窥一斑。数据显示,英山茶叶种植面积20.99万亩,产干茶2.7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但其年产值却不及宜昌萧氏集团一家企业。“品牌不响,企业不强,缺少战略投资,是众多大别山农产品争不到位次,只能赚点‘辛苦钱’的重要原因。”省农业厅一位长期关注大别山农业发展的干部说。

  黄冈锁定目标: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75亿元以上,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跨越!“出路在哪?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用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用品牌战略打造农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明确了“强农”思路。

  ——农业生产规模化。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通过土地流转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培植一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把农业兼业生产变成职业生产。

  ——农业加工集群化。实施“个十百千”工程:重点扶持粮食、油料、茶叶、棉纺、畜禽、水产、中药材、奶牛、森工、农产品物流等十大主导产业;每个产业培植一个领军型龙头企业,形成一龙带九蛟的加工集群。

  ——农业营销品牌化。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元市场主体打造品牌,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品牌代表队。“抓住加工业这个‘牛鼻子’,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三者之间就能良性互动。”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招商分局局长戴志强说,7月,黄冈将在武汉举行大型农业项目招商会,整体推介10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一个加工龙头带动一个产业,激活一个园区。

  在黄梅经济开发区大胜关山工业园,省级龙头企业康宏粮油公司利用废弃谷壳,建成了鄂东首个谷壳发电厂。县长马艳舟介绍,目前园区已聚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企业与企业之间初步形成了微循环。

  在红安城西食品工业园,2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堆集聚。红福食品与2.8万户农户签订15万亩优质花生订单;世纪天红食品与2.5万户农户签订红苕收购合同,收购量达到15万吨。

  文化资源灿若星河,文化如何为跨越式发展助力?

  ——发展文化产业;文旅联动,“一线串珠、多点支撑”。

  开讲《千年黄州》、《人间绝版苏东坡》、《东坡逸事说遗爱》,对黄冈文化“研深吃透”的刘雪荣说,“兴文,黄冈责无旁贷!建设‘两型社会’,要兴文;建设‘四个大别山’,把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也要兴文。”

  兴文,黄冈有丰富的文化存量。“文化资源种类、富集度高。如名人文化资源,我们有李时珍、毕昇、李贽、万密斋、余三胜、闻一多、李四光等1600多位名人。”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夏剑平说,“红色文化、东坡文化、戏曲文化、禅宗文化、医药文化……黄冈捏着一把‘好牌’,把它们连成‘同花顺’就够威够力。”

  兴文,黄冈有优势。已有文化企业468家。苏东坡纪念馆、大别山地质博物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等13个场馆相继建成。恒天文化创意城、黄冈城市客厅综合体、黄梅戏大剧院、中部印刷物流产业园等24个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实施或加紧推进中。

  怎样进一步激活丰富文化存量?

  黄冈公式:文化资源+项目策划+投资(招商引资)=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品。

  “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我们正争取将黄冈文化创意城等建设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分局局长彭学文说。

  市旅游局长郑光文说,文化与旅游联动发展。“策略是‘一线串珠,多点支撑’,‘一线’就是以大别山旅游公路为轴线,建设大别山文化旅游经济带,连通沿线红色遗迹、绿色生态、禅宗文化三大旅游区;‘多点支撑’,就是以9大文化产业园区为支撑点,比如,城区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建设‘中国名人之都’,黄梅禅旅联动建设‘中国禅修之都’,蕲春药旅联动建设‘东方健康养生之都’。”

  兴文,更有精神层面的考量。

  敢想敢干的老区革命精神,是黄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市委全会认为:“弘扬红色精神,在黄冈,就是要弘扬‘敢为人先、敢拼敢闯’的精神,勇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就是要弘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精神,勇挑重担,自加压力,先行先试,为跨越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不胜不休,革命先辈让大别山彻底翻了身。

  传承不胜不休的精神和斗志,黄冈人民一定能圆大别山试验区美好的梦。

  (报道组成员:记者 蔡华东 陈剑文刘长松 张晓峰 陈春保 夏永辉 通讯员雷电 余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