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跃进大别山 湖北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纪行

2013/04/10  浏览量:   作者:丁士 魏劲松 郭存举  

  走进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市,有两组数字让我们振奋:

  现在仅园区企业就达2500多家,而2006年全市规模企业不足200家,2012年全市又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496个;7000多名黄冈籍人士和外出务工人员近3年回乡创业,投资兴办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也已超过千家。

  刘邓大军当年千里跃进大别山,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千企跃进大别山,百业竞旺奔小康”。老区人民用昔日支援刘邓大军的激情,和外来企业一道精心描绘着家乡新的蓝图。

  营造“黄冈气场”

  我们的采访从红安县开始,下了高速就是工业园区。红土岗上已建成园区16平方公里,形成家具家居、食品饮料、轻纺服装等8个产业集群。来自成都的千川木业,投资3.6亿元的项目不到一年就建成投产。在生产车间里,川妹子容卉奇告诉记者,仅春节前后就接木门订单量6万套,已经排产到了10月份。

  红安县近两年园区引资项目145个,已落户企业100多家。县委书记余学武介绍,“一年新增厂房面积80万平方米,超过过去60年的总和。”在黄麻起义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当年的一句民谚:“小小黄(红)安,人人好汉”。今天,我们在红安看到的,已是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好汉”。

  红安在黄冈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中艳丽的“一朵”。我们随后采访的5个县市区,不仅都洋溢着开放开发的激情,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麻城市广种“五朵金花”大力发展旅游业;李时珍故里蕲春县致力打造医药养生之都;罗田县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吸引力日强;黄梅县作为湖北“东大门”和鄂赣皖“接合部”,商贸物流产业园、中部家居世博园都已初具规模,工业园区建设热火朝天。

  千家企业,千个市场主体,千个活跃的经济细胞,汇聚成一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能量。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设的黄冈市委办公大楼略显斑驳,但市委书记刘雪荣却充满自信。他说,我们提出营造“黄冈气场”就是要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让更多企业到大别山创业发展。千企跃进大别山,是中央重视、省市政府支持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唱好“企业大戏”

  大别山开发是包括湖北黄冈在内的鄂豫皖老区人民的期盼。黄冈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重点片区之一。全市人均gdp只及全省全国的一半,11个县市区多数是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和收入低县。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湖北省早前已提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大别山扶贫攻坚进入新阶段。

  我们到达黄冈次日,恰逢市里召开从没开过的“千企大会”,上规模的千家企业老总坐会场中间,市县领导坐两边。一位参加会议的企业家感慨,黄冈能开这样规模的会议,说明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在开放开发中的地位。

  到黄冈的客人常常被带到黄冈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参观,这不仅因为它有一条300米长的工业旅游长廊,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态奶、冷饮生产线及加工技术,还因为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在各方关照中发展。经过近3年努力,黄冈全市存栏奶牛已达4万余头,公司已开始投资4亿元建设两个5000头示范牧场。外来投资企业良好发展势头,鼓舞了后来投资者的信心,更多企业竞相挺进大别山。

  黄冈是劳务输出地区,曾被说成“出去的几列火车拉不完,回来的一辆卡车装不满”。今天,回乡创业者正成为“千企跃进大别山”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蕲春,我们采访了回乡创业的湖北宏中药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致力于最新抗肿瘤药物以及新型医药原料(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看着车间尖端的生产设备,听着企业负责人的介绍,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立志在大别山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第一个到红安工业园办企业的汪晓虎也是本地人,他在广州打拼多年后回来投资开办了湖北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目前已有员工300人。当地人在这里做工一个月也能挣上两三千元钱,比到沿海地区打工低不了多少。

  麻城农民胡基彬到云南当了8年花农,也在大别山扶贫开发的大潮中回到了故乡。他和儿子胡东办起花卉合作社,500亩大棚很壮观,逢节假日田野里就挤满了来观花采花的城里人。麻城有传统的杜鹃花、杏花、菊花,现在因势利导种玫瑰花和茶花,打起“五朵金花”牌,发展“鲜花经济”,直接从事“鲜花经济”和“种花”产业的村民有1万多人,该市引资项目80%以上是以“花”为进来的。

  “千企跃进”带来了外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也促进了本地企业的发展。我们在黄梅县采访了一个近年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湖北亿诺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这家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依托技术革新成为目前国内肝素钠行业最大的直接生产商。蕲春县发挥李时珍故里的优势,扩建早年引进的台资企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第三期工程拟投资2000万美元,新建科研大楼、两个生产车间和4条新药生产线,还将整合全县160多家医药企业和药材种植基地,做大做强发展中医药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产区和贫困地区,黄冈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但并不因此而降低发展门槛。

  市委书记刘雪荣告诉我们,企业到黄冈发展必须过“两关”:一是主体功能区的“关”,到黄冈来的企业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的产业要求;一是环评“关”,必须要按照环评标准发展企业。刘雪荣说,过去黄冈发展也曾经是“来的都是客”,现在则越来越明晰了地区发展的产业思路,更加明白了“要什么不要什么”。

  大别山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采访中我们常常听到地方领导为项目和环保难以兼得而纠结。一路常见山上石材开采的“遗迹”,特别是黄冈花岗岩资源丰富,曾经处处开采,“山峦破碎”。黄冈市对这个曾经的支柱产业“一刀切”,限时关停迁徙石材开采企业309家。同时,83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开工,总投资超过10亿元。取舍之间,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罗田是山区县,较闭塞的区位让招商引资成为难事,县委书记肖燕梅见到我们直说为这件事愁得睡不好觉。不过罗田有别处没有的旅游资源,天堂寨风景大别山少有,百里山沟四季风光不同。这几年县里投资8.9亿元开发“百里生态画廊”,修道路、配设施、建旅游驿站、改造农舍,生态旅游风生水起。开办农家乐的王红燕说,最多一天接待50桌客人,“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开了农家乐。”

  绿色是大别山的底色,黄冈时刻面临“舍与得”的选择。一家大型央企拟投资10亿元建设军民结合科技产业园,这个项目带动性强,也是老区发展急需的智力资源。但到环评环节,因为有款电池产品有污染,差点被“一票否决”。最后企业调整了产品种类,项目才获准落地。黄冈市经信委主任夏存安用“饥不择食”、“门当户对”和“攀大求强”概括了黄冈招商引资的3个阶段。他说,黄冈已赋予各市场主体发展的自主选择权,尤其对乡村两级不再下达指令性经济指标,不再强制推行单一工业化模式,从体制机制上确保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行。

  尽管企业越来越多,但大别山区山清水秀的本色却没有改变。去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6%,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黄冈采访这些天,雄伟壮观的大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黄州区,在黄梅的小池镇,我们看到正在建设的两座新的跨江大桥。进入大别山的企业不也是在“搭桥”吗?他们正演绎着“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新故事,有了这些桥,封闭的大别山离世界、离脱贫致富的梦想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