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苦战西征路

—追忆罗田籍红军团政委 徐锦树

2023/03/28  浏览量:   作者: 倪金元  

时令往复,清明将至。在这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清明节前夕,罗田县老促会《红色记忆》丛书编写组一行,来到三里畈镇宜林村10组,与红30军268团政委徐锦树家乡的老人及后代亲属,一起缅怀他在红四方面军西征中舍生忘死、浴血苦战河西走廊的英雄事迹。

徐锦树,1908年出生于宜林村的一个贫苦农家,1929年加入红军队伍,同年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教导员,后升任红30军268团政治委员,参加长征。1936年8月上旬,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红军先后占领了漳县、洮县、岷县、陇西等广大地区。接着,徐锦树率团同红30军其他部队一起,一举突破天险腊子口。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25日至27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奉命率领第5军、9军、30军共21000余人,从靖远渡过黄河天险,不久改称西路军,继续沿甘肃河西走廊向西挺进,执行打通苏联援助道路的战斗任务。西路军西进途中,在马步芳、马步青等国民党10余万敌军节节围堵的情况下,战斗十分艰苦惨烈。

11月上旬末,西路军分三个纵队向西进发。第一纵队为红30军,在右翼由一条山地区向大靖前进;第二纵队为红9军,在左翼由镇虏堡地区经松山城、干柴洼向古浪前进;红5军为第三纵队,经吴家川等地在30军之后跟进;总指挥部直属队随红九军行动。

河西走廊是高寒地区,11月份这儿已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徐锦树率领的268团穿的是不御风寒的单衣单裤,在沙漠戈壁中行军,狂风卷起漫天的灰沙,迎面扑打在脸上,像被一团团蜂子蜇着,钻心地疼痛。满天的灰沙,使人睁不开眼睛。

268团接到命令,改变路线向古浪前进,快接近干柴洼的时候,后卫部队发现有番号不明的敌骑兵在运动,军部就命令部队立即赶到干柴洼,就地修筑工事,利用院墙,挖好枪眼,加强警戒,阻击敌人。十一月十日早晨八点左右,部队刚吃完饭,敌人骑兵就接近我前沿阵地,与我警戒部队接触。很快地,敌后续部队也相继赶到干柴洼,战斗正式打响了。

敌军以步、骑配合,向我发起猛烈的攻击,我军利用地形地物,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敌指挥官马元海又重新组织力量,空中利用飞机作掩护,地面集中火力支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前沿阵地被敌突破,敌大队人马向我军部驻地直压过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团长杨秀坤、政委徐锦树率268团从敌人的侧翼打过去,敌人见势不妙,狼狈逃窜,连死尸也顾不上拉就败退下去了。这才给军部解了围。全线的战斗持续到下午三时多,敌人用骑兵掩护步兵退却,战斗渐渐平息下来。

干柴洼战斗之后,30军向大靖、古浪方向前进。由于白天打仗夜晚接着行军,人人疲惫不堪。在朦胧的夜色里,红军干部战士以顽强的毅力向西推进。但敌人始终紧盯着我军,敌人的骑兵或在后尾跟踪而来,或在两翼与我并行。我警戒部队用望远镜都能辨别出敌人的白马队、黄马队、黑马队。

敌人尾迫不舍,显然是企图伺机与我军决战。为此,我军改成夜行日宿,并由一路纵队改为二路纵队,以缩短行军距离。机枪和各炮脱衣,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以防敌人骑兵袭击。我后尾部队在红梁山阻击尾追之敌后,经过一夜的急行军,拂晓前到达古浪城。原守城的民团,不堪一击,弃城而逃,我军就顺利地占领古浪城。这时是1936年11月15日。

古浪为“河西走廊”的要冲,是一个不大的小城镇。坐落在两面夹山的川道里,地势较低,极不利于防守。城的东北面是一片开阔的沙石地段,十分平坦,便利骑兵活动。城南和西面方向是鸟鞘岭,距城最近的南山,居高临下,俯瞰古浪城。

根据这个地形,要守住古浪城,必须首先控制南山制高点。为此,师首长命令268团,在南山高地构筑工事,遇有情况坚决固守。师部驻在南门外村子里,其余两个团布署在两翼,加强警戒。

盘踞在凉州的敌首马步青,听说古浪城被红军占领,十分惊慌。一面电令马元少迅速夺回古浪城,一面又调来增援部队,企图夹击我军。

正当我军刚分别进入驻地,工事还没有构筑好,十六日拂晓,敌人就用山炮向我阵地猛烈轰击,同时以步骑配合,向古浪南山的我阵地发起疯狂的进攻,战斗十分激烈。在强敌面前,268团无所畏惧越战越勇,集中了所有的火力,连续反复地与敌拚杀。只听炮声隆隆,手榴弹不断爆炸,枪声似炒豆一般,喊杀声响彻云霄,震撼整个山谷,烟雾和尘土笼罩住整个山岗,飞沙碎石中夹杂着弹片,像雨点般落下。守卫山头制高点的268团指战员,英勇无畏,顽强抵抗,子弹打完了用刺刀和大刀拚杀,手榴弹打完了用石头砸。猛烈的反击,打得敌人鬼哭狼嚎,使之遭到惨重的伤亡。南山战斗持续了约两个多小时 打退敌人数次进攻。

敌人的攻击一天比一天激烈,同时还用飞机和大炮不断向城里轰击。我红军战士以激昂的战斗精神,粉碎了敌人数十次的进攻,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坚守了阵地,并与敌人对峙了半个多月。但是,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战斗中我伤亡惨重,部队大量减员。伤员之多,使城里所有的庙宇、空房,都感到人满为患。因为缺医少药,对伤员的救护工作,也越发感到困难了。尤为困难的是守城部队缺少弹药,经常用刺刀和石头对付敌人的进攻。

几个月下来,经过倪家营子、梨园口等血战,由于寡不敌众,粮食、弹药严重不足,我军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人,只好沿着狭谷进入大山沟,越往里走,气温越低,地面盖着冰雪,战士们还是穿单衣,很少吃东西,又冷又饿,难以避免病饿冻死一些。

后来,268团按命令向祁连山转移。祁连山是一条东西绵亘千里,由无数个山峰组成的大长条山脉,海拔4000多米,群峰矗立,好像无数把利剑直刺蓝天。山顶上长年积雪,四季不化,阳光照射下,白茫茫、亮晶晶,刺得人眼睛不敢睁。徐锦树和大伙拼命地勒紧裤带,忍受着饥饿的残酷折磨。7天7夜过去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头被他们抛在背后,令人切齿的马匪终于被甩开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冲出绝境。眼前是一片冰天雪地,渺无人烟的荒凉世界,红军又陷入了一个难以想象的艰难境地。马匪也清楚,只要红军一走进祁连山,用不着追击,也会冻死、饿死在这寸草难觅、禽兽绝迹的不毛之地。伤病、饥饿、严寒、风雪,时刻都在威胁着每个红军的生命。好多天没见过一粒粮食。为了生存,徐锦树决定杀马,忍痛含泪杀掉曾和他一起征战南北、驰骋沙场的英雄战马。其时,可怜的老马,已瘦得皮包骨,分到每个同志手里的马肉还没有一拳头大,可是要靠它维持好几天呀。

进入祁连山30多天后,徐锦树率团艰难抵达甘肃和青海交界的祁连山南麓。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荒原,野草齐肩、水冰彻骨,比毛儿盖北面大草原的自然环境还要恶劣。草原上,凶猛的蒙古风犹如海上狂飙,席卷过来,连人也会被风吹走。徐锦树和干部战士们凭着坚强的信念支撑着,实在走不动了,便趴下身子在水草丛中爬行。

转眼到了5月,虽然北国春迟,但这复苏万物的季节,毕竟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祁连山不再被一片严寒封锁,可红军队伍却还没有摆脱困难重生的处境。历尽艰辛行走40多天后,才走出了祁连山,到达安西城。安西城,马匪驻有一个旅的兵力堵截红军。徐锦树奉令率团阻击匪军,掩护部队快速转移。徐锦树冲锋在前,大喊:“拼啊!杀啊!"把仅有的子弹扫射这去!将仅有的手榴弹扔过去!宁死不屈的268团指战员在刀光血影中恶战了一天一夜,最后全团只剩下30多人,徐锦树也负了伤,胜利完成了任务。

西路军与10多万敌人殊死奋战5个多月,在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补充,孤军奋战,虽歼敌25000多人,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惨烈失败,绝大部分红军将士壮烈牺牲,血沃祁连。然而,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后继,奋勇奋斗,同优势敌人血战到底,充分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载史册。徐锦树率团随西路军工委和左支队,跨过戈壁,到达新疆东部的星星峡,与党中央派来迎接西路军的陈云、滕代远会合,后转乌鲁木齐,千辛万苦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徐锦树望着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像孩子依偎在久别的母亲怀抱里,激动、幸福的泪水模糊了眼睛。

天地英雄气,精神励后人。如今,徐锦树家乡子弟和他亲属后人中,先后有近20人投身军旅,报效祖国。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军优秀导弹专家、军队院校教授、师、团、营级军官和优秀战士。他们像先辈那样,坚定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奉献精神铸就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用勇于担当作为书写新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