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摸将军"王友钧

2023/02/21  浏览量:   作者:罗与之  

王友钧(均):1911-1935年,武穴市花桥镇曹塘村王闸下垸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任红4军10师师长。同年8月30日率部参加包座战役,攻打求吉寺,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2021年清明节,我们与王友钧烈士家乡的代表一行五人,直奔四川最北的巴西藏族乡,往包座河谷行进,去寻找86年前包座战斗遗迹,寻找到湖北武穴籍的红十师师长王友钧的墓碑,代表家乡人民向烈士致敬。

1932年11月29日,红四方面军以红十师为全军前卫从新口子出发再次翻越秦岭。红十师则以师部特务队为全师的尖兵在前开路,师特务队有130多人,队长就是王友钧。他最早来自由蔡申熙任军长的红十五军,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五军与原红一军合编为红四军后,他调到红十师。

红十师师长王宏坤十分欣赏他,夸他是:"挺机灵的小伙子"。所以,十师做前卫进秦岭,师长王宏坤就把在前面开路的重担交给王友钧。

12月5日下午5点,他们到达小河口镇,住了一夜。第二天出发去打城固县城,渡汉水。三十团为前卫,王友钧指挥师特务队则经河西岸翻过山岭向城固县以西迂回来牵制敌人,以掩护师主力在东面的行动。

次日上午9点,部队在小河口秦岭的出口处,遭敌陕军三个团的阻击。三十团进攻受阻,王友钧率特务队在南面山外与敌激战。师长王宏坤迅速调整部署,调二十九团爬上高山,抄到敌后,把堵口子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三十团乘机冲出了山口。二十九团猛追逃敌,攻下城固县城东面一山寨,歼敌两个营。王友钧带特务队配合追击的三十团,包抄敌人,又在城固城外歼敌一个团,残敌向汉中逃去,红十师乘胜占领了城固县城。

在翻越秦岭,占领城固县的战斗中,王友钧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北部的通、南、巴地区后,各师按方面军部署展开,进行开辟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战斗。开始阶段十分艰苦,部队的衣食住行都要各师自行就地解决,而这些都需要钱。红七十三师尤其缺钱,时任师长王树声手头无钱,但他知道他的堂弟红十师师长王宏坤的红十师有钱。因为,他知道他这个堂弟有个特点,特别重视后勤,重视被装和钱物。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搜集布匹钱财,所以红十师在方面军几个主力师中是最有钱的。

在鄂豫皖反第四次围剿的战斗中,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师长刘英,红十二师师长陈赓身负重伤需到白区治疗,方面军没有经费,还要跟红十师要。并且,红十师的军装也比其他师多一套夹衣。而搞钱、粮、物这些东西,师长王宏坤就是经常利用王友均的聪明机灵让他去整。

在西征途中第一次翻越秦岭时,红十师担当方面军后卫走在最后,正好碰见方面军因肃反被打成反革命的劳改队挑着装满大洋钱的担子,他们走得很慢,一旦落伍,人和钱就要被敌人搞掉。师长王宏坤见状下令十师把钱分了,每个干部装上一些带走,使劳改队轻装跟上队伍,这一下十师更有钱了。

正因如此,王树声实在没办法了便去找堂弟王宏坤要钱。"宏坤啊,我们师没钱了,我知道你是财主,就你们十师有钱,能不能支援一下?"王宏坤告他:"五哥,你来晚了,进川后,方面军总部说他们没钱了,就跟我要钱,我只好留下本师要用的钱,剩下的钱全给总部了,搞得我也没多余钱了。""那怎么办呀?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嗯......这样吧,我给你个人,他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他很机灵能干,会划拉东西,搞这些绝对是把好手。""他是什么能人啊?""他呀!是我们师特务队长王友钧。""好,这人我要了。"

这样在1933年初,王友钧离开了红十师调到了红七十三师,任该师二一八团一营长。王友钧的到来不仅帮七十三师解决了急需,还把红十师善打夜战的传统带到了该师。王友钧就成了这哥俩先后的爱将。

当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红七十三师扩编为红三十一军,王友钧任该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团长,带出了一个擅长夜摸、夜袭,神出鬼没、出敌不意、出奇制胜的英雄团。他屡建战功,成为全军著名的"夜摸将军",他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和重用。

1934年8月,由于他战功卓著升任九十一师副师长,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反三路、反六路围攻。他当了副师长依然战斗在最前线,艺高人胆大,在反六路围攻的一次战斗中,他不居高位甚至只带三十名手枪队员,夜间从西线偷渡小通江,攀越几丈高的悬崖,摸入敌人后方牛角嵌团部阵地,砍死敌团长,摧毁敌团部,带着缴获的武器、文件和俘虏安全返回。为此,受到方面军总部的表扬。

1935年6月,王友钧调回红四军,任红十师师长。

1935年8月底,作为红军右路军之一的红四军,第一次过草地后到达草地边缘的包座。此时,敌胡宗南已派重兵把守包座,利用山险隘路,修筑了许多碉堡,备有大量粮食,构成了可以长期防守的防御阵地。并派出伍诚仁的第四十九师星夜驰援。

经德翁村中一道巷子往村后的碉堡山走,山脚下有一座看似城堡的遗址。既没有房梁,又没有任何装饰,能看到的也就只是厚达1米多、高达5米多的黄土墙围成的房子模样。仰看这座正在被风雨无情剥蚀的遗址,总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遗址前新立的碑上写着“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遗址”。原来这里就是打通红一方面军北上通道——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旧址。如果没有包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率领的三军和军委纵队往何处去?历史无法假设。如此重要的地方值得我们追寻和回味。

蒋介石料定走出草地的红军已是疲惫之师,远在峨眉的他,亲拟电报致胡宗南:“匪当饥疲之余,如我军能犯难急进,必可以一当十,收效无比……希勿瞻顾,过惜兵力,失此千载难得之机。”

千载难得之机,可见蒋介石当年是何等看重这场战役。70多年前,德翁村很小,村后的求吉寺却香火很旺,修寺时,不知有多少信徒们的信念和汗水夯进了求吉寺的围墙里,一座坚不可摧的寺庙却被敌人利用阻击红军北上。而今留在土墙上的射击孔就是当年战斗的最好证据。

右路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考虑到,红一方面军长途征战,减员过多,主动向党中央提出,包座战役由红四方面军来打。求吉寺战斗打响了,红军一次次发起猛攻,城堡般坚固的求吉寺稳如磐石,墙外倒下的红军战士铺满了寺庙前的空地。

24岁的王友钧是红四军十师师长,惨烈的战况让他再也无法忍受,端起一挺机枪,架在警卫员的肩膀上就冲出了战壕。师长的英勇,更助长了进攻红军的攻势,敌人疯狂的火力被压下去了。激战中,雨丝般飘飞的子弹击中了王友钧,著名的“夜摸将军”倒下了。

新修的王友钧墓碑矗立在战斗遗址附近,碑正对着曾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尸横遍野的战场。有22个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坟墓与王师长相伴。他们长眠在战斗过的地方,无声地向后人倾诉着那场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红军攻占了包座和求吉寺,歼敌4000余人,打开了北上通道。1935年9月10日凌晨,毛泽东率领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将士,由这条通道离若尔盖北上。

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联合北上,走出茫茫草地,由红二、四方面军主要领导组成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求吉寺召开会议。会前,几位领导采摘鲜花到墓前吊唁王友钧和牺牲的战士。这次会议,根据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的计划,制定了《岷洮西固战役计划》,决定立即入甘实施这一计划。

与红三十军同时打响战斗的还有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负责攻击包座河下游的求吉寺。在这里防守的是胡宗南的补充第一旅第一团。负责主攻的十师官兵在攻占了外围要点之后,突入了寺院。补充第一旅第一团团长康庄亲自督战,指挥机枪向冲过来的红军扫射。一批红军官兵伤亡了,又一批再次冲进去,数进数出,求吉寺寺院门口和院子里血流成河。最后,康庄亲自率领敢死队趁红军喘息之时发动了反击。仗打到这个程度,第四军军长许世友沉不住气了,他看了看身边的十师师长王友钧,年轻的红军师长立刻明白了军长的意思。王友钧从一名战士手中夺过一挺机枪,冲上战场,机枪横着扫射了过去。在敌人出现退却迹象的时候,他从身后拔出了那柄寒光凛冽的大刀,吼了一声:“交通队,跟我上!”交通队是王友钧师长的一张王牌,官兵们个个配备一支德国造的20响驳壳枪,外加一 柄锋利的大刀。驳壳枪-响,敌人倒了一片,然后大刀如林朝着敌人挥了过去。

许世友大叫:“还是大刀片厉害!”

交通队的李德生班长跟随着王友钧,一边砍杀敌人,一面保护着师长的安全。冲进寺院后,他们沿着寺院的台阶一层层地往上打,打到最高一层的时候,敌人的一个机枪火力点封锁了红军的冲击路线。王友钧把机枪架在一名战士的肩膀上射击,硬是把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然后交通队的官兵向最后残余的敌人发动了猛攻。

李德生刚想往上冲,突然发现身边的王友钧杀声顿止。扭头一看,师长已经倒在了寺院的台阶上。李德生抱起他的师长,王友钧的脸已被鲜血染红:一粒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十师的红军官兵怒吼着向敌人冲去。国民党军在逃跑前点燃了寺院里的粮库。红军官兵一部追杀敌人,一部扑打着火焰。

有参谋来请示缴获的物资如何处理。许世友大吼:“滚!多少东西也换不来一个师长!”年轻的红军师长王友钧被安葬在求吉寺寺院东侧的山上。而此时,该师的副师长王近山因过草地时染上疟疾正在后方养伤。王友钧师长阵亡后,留给王近山一瓶酥油和一名着哭泣不止的警卫员。

多年以后,开国上将许世友在长征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的胜利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得到的,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在这次战斗中,十师伤亡了不少同志,王友钧师长也英勇捐躯。一九三五年六月,他在北川县千佛山战斗中负伤,痊愈后调任十师师长。对于他的牺牲,我和指战员们一样极度悲痛,为失去这样一位能打善战的指挥员而感到十分惋惜。我们把它的遗体安葬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上,墓前堆满了战士们含着热泪采来的山花。同志们默默地向他告别:"安息吧,王友钧同志!你的英勇事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继续下去!”

包座一战,毙伤俘敌五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近两千支,还有大批粮食。这是红四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从作战指导上来看,是由于我军及时掌握了敌情,首先歼灭了包座地区的守敌,为打援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中,正确采取了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从而达成了速战速决,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也是取得这一胜利的重要因素。广大指战员刚刚走出草地,未经休息便投入战斗,忍受着饥饿,奋不顾身地勇猛杀敌,终于歼灭了敌人,扫清了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为实现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作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张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