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融入到乡村振兴之中

——记湖北大学驻英山县大屋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2022/05/11  浏览量:   作者:童曙明 余志敏  

  

  5月9日,湖北大学驻英山县石头咀镇大屋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厚洪,带领专业人员,对村里适合发展民宿的几个农户,进行前期规划设计。这是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让村民融入到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缩影。

  大屋冲村曾是英山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90户540人,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近3000亩、耕地不足400亩。

  2015年,湖北大学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选派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屋冲村。几年来,在资金、项目、医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协助支持修通了全村10公里的通组水泥公路、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引导村民种植猕猴桃发展生态养殖,使大屋冲村在2017年成为全县第一批“出列村”。

  2021年上半年,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湖北大学再次按照省委要求,专门组成乡村振兴工作队,湖北大学原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厚洪为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湖北大学张文斌、张旺民、雷学军等队员,进驻大屋冲村,开展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宣传员”。湖北大学工作队驻村后,首先进行政策宣传,让村民理解乡村振兴的含义,并融入进来。学校党委书记谢红星专程到石头咀镇上党课,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校长刘建平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亲赴大屋冲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并捐赠帮扶资金20万元。驻村工作队利用垸子会、党员会、代表会、组长会,当起了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员”。

  发展产业的“指导员”。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通过调查发现,乡村要振兴,重点要发展产业,根据当地的土壤养分、气候变化等实际情况分析,认为该村适合种植猕猴桃,先后建起50多亩猕猴桃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村民在基地除草、施肥、采摘,每天可以挣到80元钱的收入。

  丰收时节的“销售员”。收获季节,湖北大学工作队协助销售鲜果2万多公斤,实现收入20万元。在工作队的策划下,将猕猴桃产业进行深加工,酿制猕猴桃酒,已成功进入市场,成为“抢手货”。同时,村里还成立南天合作社,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和推广,通过合作社将村民的土猪肉、土鸡蛋、蔬菜、油面等产品,进行集中销售。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村民发展产业的意识大大加强,纷纷结合实际,使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强村富民的“监督员”。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湖北大学工作队很是注重村级班子建设,协助完成2021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出了年富力强的青年党员进入“村两委”,落实村务目标考核工作和村级重点事务“四议两公开”,确保“村两委”班子决策民主、科学、公开,实现规范管理。

   驻村工作队完全把自己融入到村民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队策划下,新任村党支部书记余亚洲,将支部活动开到田间地头,做到既学习又不误农时,全村23名党员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把村级发展当作自己的事来做,通过“村两委”一班人的带动,村里兴起了文明之风,杜绝了抹牌赌博的现象。

  乡村振兴的“策划员”。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在队长周厚洪的带领下,和村民一起摸爬滚打,全村190多户,家庭人员情况、教育情况、打工及产业情况,他们都是了如指掌。村里的红白事,工作队和当地村民一样,热情关心积极参与,周厚洪还以自己擅长书法的优势,为村民写结婚对联,春节期间义务为村民写春联,还在节假日为村里学生上书法课。

  同时,工作队积极探讨村里的传统文化,建成生态宜居村庄,为村民编写“村歌”、设计“村徽”,建好标志性路标。并利用湖北大学的教育资源,暑假寒假期间,为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在村部建起“湖北大学心灵茶室”、农家书屋,邀来村民聊天、看书,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主动联系湖北大学医院,组织志愿者为村民送医送药,提供服务。工作队经常深入到五保聚居点,与老人们交心谈心,问寒问暖,提醒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湖北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近一年来,保留了书卷气、添加了乡土味,如今他们身上有汗、脚下有泥、心中有情。“工作队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工作队,他们人人认真做事、个个踏实干事,把村当家,把自己当作普通村民。”大屋冲村71岁的老党员余亚中,如此评价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

  大屋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余亚洲激动地说:“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是我们村干部的良师益友,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吃苦的作风,时时刻刻在指引人、提醒人。现在,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已明显加速,产生了较好的成效。”

  

  编辑:张 琴